霖泽规划

LINZE PLANNING

咨询热线:

13880816811   13980851861

研究中心
about us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研究中心
2022年世界旅游经济趋势报告(六)
发布时间:2024-03-06

六、细分行业:以创新手段推动旅游市场复苏

(一)OTA:复苏步伐有所加快,亚太地区受到关注

新冠疫情以来,OTA(在线旅游企业)行业受到很大冲击。2021年,在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越来越多国家和地区尝试恢复跨境旅行,OTA行业整体向好且复苏逐步提速,尤其是亚太市场受到更多关注。

1、整体向好且复苏提速

从Booking、Expedia、携程、同程艺龙等OTA行业代表的财报数据来看,OTA行业复苏情况存在差异,但总体来看,2021年营收的下滑幅度有所收窄。Booking集团财报显示,2021年第三季度总预订额为237亿美元,同比增长77%;住宿预订量为1.83亿间夜,比上年同期增长了44%。在卫生安全和疫情风险得到更多关注的情况下,OTA积极投资供应链企业,旨在为用户提供无缝体验。随着竞争角逐的日趋激烈,以及谷歌、微软、美团等平台跨界加码旅游业,OTA将进一步强化客户忠诚度计划。中国疫情防控工作取得了良好成效,这也为OTA经营重新步入正轨提供了重要支撑。

2、亚太市场受到更多关注

在全球疫情防控不同步的背景下,亚太尤其是亚洲地区,特别是中国市场的总体恢复状况较好,成为关注重点。Expedia在2021年第三季度的预订受疫情影响较为明显,尽管Expedia集团收入仍以美国国内为主,但在美国市场疫情防控不稳定的情况下,Expedia开始与石基畅联达成合作,共同推进中国B2B旅游市场的进一步发展。Booking集团总体而言更加关注本土市场,但在疫情常态化背景下也更加意识到中国市场以及其他国际市场的重要性。TripAdvisor扩大与携程的战略合作关系,其旗下品牌Viator也与Booking达成全球分销合作,拓宽其在国际市场上的业务布局。在中国市场,与较为发达的城市群相比,一些低线城市的市场需求表现出较为迅猛的增长态势,专注于下沉市场的在线旅游企业因此也获得了良好发展。2021年,同程艺龙下沉市场策略尤为成功,根据2021年第三季度财报显示,通过深入挖掘市场需求,锁定低线市场和加大对非一线城市布局,同程艺龙的部分业务已恢复甚至超越疫情前水平,低线城市的用户订单量增长45%,在其微信平台上的新付费用户中,约62.7%来自三线或以下城市。因此,一些低线城市成为在线旅游企业持续发力的新增长引擎。根据前瞻研究院发布的《2021年中国在线旅游产业全景图谱》,一二线城市在线旅游渗透率逐渐步入稳态,分别为21.1%和15.3%,市场用户增长也逐渐趋缓,而三线及以下城市则处于渗透率提升、用户增长的高成长阶段。

(二)酒店业:品牌酒店发展强劲,新科技新场景成为亮点

1、品牌酒店疫后发展强劲

从全球范围来看,高中低端酒店面对疫情的抗压能力差异明显,低端酒店恢复困难,中高端的品牌连锁酒店恢复势头良好,表现出强劲的生命力。疫情常态化背景下,品牌连锁酒店新增开店数量保持平稳。2021年第三季度,首旅如家、万豪、希尔顿、凯悦、洲际、雅高等具有代表性的酒店品牌,其新增开店数量分别为325、114、96、20、79、82家。酒店集团的营收状况呈阶梯式分布。高端酒店品牌的市场营收远超预期,如Hilton Hotels and Resorts(17.49亿美元,同比增87.46%)、Wyndham Hotels and Resorts(4.63亿美元,同比增37.39%)、Accor(6.84亿美元,同比增79%)。相较来看,中端酒店品牌的市场营收增速缓慢,如金陵饭店股份有限公司(3.28亿元,同比增4.03%)和华天酒店集团股份有限公司(1.6亿元,同比增1.15%)。此外,一些低端连锁酒店则仍处于亏损状态,在消费需求升级的大背景下,低端酒店的客户关注度呈现出逐步下降的趋势。

2、新技术应用注入新动能

疫情之下,消费者对酒店选择偏好发生变化,更关注安全、舒适。全球气候变化以及因疫情引起的系列健康相关问题,都对酒店业的运营管理产生影响。在此背景下,新技术在酒店业的应用成为热点。疫情之下,非接触式技术成为消费者在进行酒店产品选择决策时的重要影响因素。与此同时,物联网、AI、大数据等数智化新技术的应用在优化酒店运营、提升服务质量、提高管理效率、降低酒店经营成本等方面提供了支持。数智化技术在酒店服务前中后阶段的应用将颠覆传统酒店的模式,同时也为酒店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动能。

3、场景化或成新发展趋势

根据世界数据实验室(World Data Lab)的统计数据,按家庭人均日消费11美元至110美元(约合人民币71元至710元)的标准划定中产阶级,2021年全球约有37.5亿人,并且这一数字还在不断递增。随着居民收入的增加,消费潜力和需求也在不断释放和升级。同时,在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AR/VR等各种数智化新技术的推动下,酒店行业也在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酒店不再只是简单的住宿场所,休闲、康养、娱乐、教育、交友等体验也开始受到消费者更多追捧,“酒店+”场景化发展应时而生。同时,多样化的新消费需求也促使酒店进一步从客房品质、体验方式、沉浸感受等方面实现多元化发展。例如,洲际酒店集团探索多模式校企合作,将“酒店与教育就业”相结合;威斯汀酒店及度假村倡导活力旅行新体验,其发起了威斯汀健康跑计划(RunWESTIN),鼓励宾客们迈开脚步,用步伐探索周边区域,将“酒店与体育运动”相结合;瑰丽酒店的旅行计划,将“酒店与文化、艺术、美食、养生等”结合起来;开元名都酒店与NINES推理馆签约,探索“酒店+剧本杀”。

(三)主题公园:疫情之下不乏热点,虚实场景融合将成趋势

1、疫情影响下的主题公园仍受市场追捧

在新冠疫情影响下,以远程游客为主要客群的主题公园受到较大冲击,各大主题公园积极开展品牌联动、IP创新,吸引本地游客和近程消费。2021年9月,“玲娜贝儿”形象在上海迪士尼度假区首次亮相,引发粉丝追捧,成为迪士尼的主要营收之一。同月,北京环球影城度假区开业,为中国文旅市场注入新活力,刺激了中国旅游市场的消费需求。疫情影响下,龙头企业持续推进其主题公园的开发、扩张和投资计划。位于法国普瓦捷的未来世界主题乐园,秉持乐观积极的态度保留了投资高达3亿欧元的“愿景2025”计划,旨在将乐园打造为拉动地区经济发展的主导项目。中国已经成为全球游客量最大的主题公园市场,默林集团乐高乐园在中国市场的布局也将推动主题公园行业上行发展。尽管新冠疫情对全球主题公园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冲击,但市场需求仍然旺盛,预计2022年主题公园会迎来真正的复苏。

2、虚实场景融合是未来发展趋势

2021年被认为是“元宇宙”元年,这一概念喻示着未来主题游乐和休闲的革新性变化。2021年10月28日,Facebook 改名Meta,着力开拓元宇宙,并于12月10日率先发布虚拟现实应用Horizon Worlds,这将是元宇宙发展历程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要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元宇宙,需要提前布局大量的基础设施,并实现关键的技术突破,如全球互联网的构建、AR/VR硬件水平跨越性提升、5G(乃至未来的6G)等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和图形技术的发展成熟等。虽然元宇宙的构建还处于萌芽阶段,但其能够极大地丰富旅游体验,拥有着广阔的未来前景,未来必将促进主题公园沉浸式场景开发,推动虚拟化旅游产品升级。目前,多家主题乐园和文旅景区已经开启了元宇宙的探索。2021年10月,韩国主题公园乐天世界在科技巨头Naver的Zepeto元宇宙中推出了虚拟复制品,其中复原了乐天世界户外的魔法岛屿部分。用户可通过Zepeto App进入乐天世界地图,体验地标性的魔法城堡、陀螺仪跳楼机、亚特兰蒂斯冒险过山车等景点和游乐项目。随着数字技术和虚拟现实的发展,主题公园线下景区将更加沉浸式,更加具有交互性,并且呈现多元化的主题形态,甚至可能出现完全虚拟化的场景,与实体主题公园实现融合发展。

(四)博物馆业:数字化升级、内容创新和开源创收成为重点

1、数字化升级势不可挡

新冠疫情影响下的多种不确定性导致博物馆行业严格的闭馆措施和流量限制,促使数字化成为博物馆业不可阻挡的趋势。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布的《2021年世界博物馆报告》显示,自2021年初以来,大量博物馆不得不再次关闭,这使得参观人数与2019年相比平均下降70%,收入减少40%-60%。全面数字化升级成为博物馆复苏的新出路,其不仅为博物馆内馆藏品的保护利用修复以及博物馆的运营管理提供了新的机遇,也为提高游客参观率和提升游客体验作出了贡献。游客对于线上虚拟展览、数字化博物馆等的需求呈现出指数级增长的趋势。例如,希腊打造了第一家数字化博物馆,馆内除了在线提供藏品的高清图片以外,还提供一系列多媒体应用,包括游戏、视频和3D扫描的藏品图像。

2、内容创新成为复苏的核心动力

数字化技术是发展手段,优质产品内容才是灵魂所在。创新成为未来博物馆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以中国为例,在中国政府鼓励博物馆推广新技术以支持中国文化传承的推动下,100多家博物馆开设了虚拟展览,包括“全景故宫”、苏州博物馆线上游戏等项目均大获成功。在全球博物馆业不景气的情况下,河南博物院打造的创意品牌“考古盲盒”火爆出圈,商业营收实现逆势增长。从2020年12月至2021年10月,考古盲盒销售额已经超过三千万元。此外,与影视、舞蹈、音乐等艺术方式的深度与全面融合,也成为博物馆业提升的关键点。例如,河南卫视推出的《唐宫夜宴》,通过真人舞蹈的形式让这些唐三彩乐舞俑“活”起来,收获了一致好评。依靠政府扶持难以长久生存,以创新为发展的内在动力,利用数字化技术去丰富文创产品供给和优化文博展览形式,这将是未来博物馆业生存与发展的关键所在。

3、多管齐下重构营收模式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布的《2021年世界博物馆报告》显示,在博物馆营运资金方面,25%参与调查的国家表示公共经费较为稳定,另有25%的国家表示公共经费有所增长(用于弥补闭馆期间的损失),但近一半的国家则表示公共经费在大幅削减,有些博物馆经费削减甚至高达40%。由于博物馆具有非营利性,其收入来源主要都是政府补助款、基金及企业赞助和遗赠,虽然还有会员费、文创产品收入、餐饮收入等几种渠道,但占比相对较小。疫情影响叠加大众消费需求升级,博物馆业不得不积极寻找合适的路径增加营收。例如,部分大型博物馆与当地的学校合作,通过开设一些收费教育项目以开拓财源,如曼切斯特的Whitworth 艺术馆,开办有多种类型的儿童教育项目。此外,部分类型的博物馆也会承接其他日常活动助力营收,如英国著名的国立铁路博物馆(National Railway Museum)通过承办婚礼等活动,为博物馆带来一定的补贴。

(五)邮轮业:不断完善应急体系,调整和创新产品线路

1、应急体系不断完善,复苏态势明显

2021年,随着疫苗接种人群的大范围覆盖,疫情防控形势逐渐稳定,国际邮轮复航规模开始提速。业界权威网站Cruise Industry News发布的报告显示,截至2021年12月1日,全球共有68个邮轮品牌所属的239艘邮轮复航,复航运力为42.6万客位,复航船数和运力分别占全球总量的54%和66.9%。在复航期间,国际邮轮公司纷纷推出应急体系,对上船游客进行严格的防控检查,对邮轮工作人员及游客实行“疫苗必需”管理。疫情出现后,迅速建立有效的密接追踪方案,防控疫情扩散,将感染风险降至最低。例如,MSC地中海邮轮积极探索疫情应对方案,对卫生防疫措施进行升级,成立内部跨职能工作组,创建“蓝丝带”新冠专家组,并与欧洲地区多国合作,共同制定全新的健康安全规程,包括100%疫苗接种/核酸检测阴性证明、100%完善应急预案、100%清洁消毒、100%全新风模式等措施。在政策支持、疫苗接种和严格防疫措施下,多家国际邮轮公司逐步在北美、欧洲和亚洲等地陆续复航。截至2021年5月,MSC地中海已经复航的邮轮共计23艘,合计载客量6.27万人,占全球邮轮总运力的8.7%。截至2021年8月末,皇家加勒比复航邮轮占总运力的60%以上。随着复航推进,各大邮轮公司的股价也缓慢回升。截至当地时间2021年10月11日收盘,皇家加勒比股价报87.32美元/股,尽管与疫情前高于130美元/股的价格仍有不小差距,但是较2020年3月美国CDC宣布全面停航时的最低点22.33美元/股上涨近3倍。航线恢复与股价回升都展示着邮轮业的复苏态势。

2、无目的地游和短航线邮轮产品将更受欢迎

国际邮轮行业或将在2022年迎来复苏的新拐点,各主要邮轮公司对于2022年的市场预期均表示乐观。据诺唯真游轮第二季度报告,截至2021年6月30日,诺唯真游轮预售票销售额为14亿美元,2022年全年的累计预订量已超过2019年水平。皇家加勒比邮轮则透露,截至2021年第二季度末,集团的客户预订款已达24亿美元,2022年及其后的预订量出现激增,尤其是春夏航季。另据嘉年华集团数据,截至2021年8月31日,游客对2022年下半年的邮轮预订量已超过2019年同期。此外,中国市场也将成为国际邮轮公司2022年的布局重点。2022年MSC地中海荣耀号将进入中国邮轮市场。届时,17.2万吨的“荣耀号”将成为亚洲邮轮市场最大邮轮,也将是国际主流邮轮公司首次在中国市场布局旗舰邮轮。根据皇家加勒比公布的2022年最新中国市场部署计划,“海洋光谱号”将继续在香港、天津、上海三大核心母港的部署,提供65条2至4晚的轻松短途游航线及5至8晚的沉浸深度游航线。受疫情影响,邮轮公司在航线的选择上出现了新的趋势。目前已复航的邮轮大多数是无目的地邮轮,且航线多以3-4晚的短航线和7晚的航线为主。与大型邮轮公司相比,小型邮轮公司市场恢复速度更为迅速。作为小型高端探险邮轮的代表,庞洛邮轮的全球业务于2021年9月恢复到疫情前的水平。目前,庞洛邮轮已经有90多个航次复航,2022年将会有更多航次恢复。

(六)航空业:复苏程度各不相同,提质增效成为必然

1、货运业务强劲推动行业亏损收窄

新冠肺炎疫情对全球航空运输业造成了破坏性影响,但在强劲的货运业务下,行业亏损逐渐收窄。国际航空运输协会数据显示,2020-2022年,行业累计损失超过2000亿美元。随着国际航线的重启,航空公司大幅削减成本,并利用一切机会调整业务。强劲的货运业务将在很大程度上降低行业损失,并推动行业发展。与历史平均价格相比,目前航空货运的相对价格较低,航空货运需求不断增加,预计2022年相比2019年高出13.2%。2021年,全球航空业的亏损将从2020年的1377亿美元降至520亿美元,而2022年的亏损将进一步收窄至120亿美元。国际航空运输协会预计,2022年全球航空业需求将恢复至2019年水平的61%,全面恢复至疫情前的水平需要到2023年。

2、地区间、企业间复苏态势并不均衡

全球航空业持续恢复,但地区之间的复苏态势并不均衡,欧美地区的复苏态势相对强于亚太地区。截至2021年9月,欧洲航空市场已经恢复到疫情前的七成;10月,美国国内市场平均每周客座率已经达到80%以上。然而,亚太地区的复苏尚无起色。从各国情况来看,国内航班的恢复快于国际航班的恢复,但也呈现不均衡状态。随着疫情防控取得明显成效,中国国内航空市场的恢复领先于全球。根据中国民航局数据,2021年国内航线旅客运输规模与2019年同期持平,恢复到疫情前水平。然而,国际航线的旅客运输量还远远低于正常水平。此外,航空公司不同业务的复苏情况同样不均衡。贡献大部分高价票收入的国际长途旅行和商务旅行业务大多仍未恢复。以美国为例,美国国内商务机票的预定已小幅恢复,但2021年6月仅达到疫情前水平的40%。

3、服务质量升级、运营效率提升是航空业复苏关键

为降低旅行中存在的风险,各跨国公司的大多数线下会议都被线上会议所取代。在过去两年中,55%的商务旅行者受到了疫情相关旅行限制的影响。行业新制定的一系列规范措施,如登机/下机过程中保持社交距离、更深层的清洁和新增的机舱检查等降低了飞机的利用率和航空公司的运营效率。核酸检测、通行码、改签取消预订等手续给旅客出行带来了不便,隔离措施增加了旅客额外的费用和时间成本。严格的边境管制和检疫要求使国际旅行困难重重,但随着疫苗的大规模接种,疫情传播的风险将进一步降低。就当下而言,各国航空公司需要通过更加充分的信息、更加简化的流程和更加高效的数字解决方案来改善服务质量、提高运营效率,给旅客提供更加便捷的出行体验,并在边境重新开放时安全有效地促进国际旅行的复苏。(来源:搜狐网)

 

 

责任编辑旅游策划公司|农业策划公司|旅游规划公司|乡村旅游策划公司|企业咨询策划|品牌策划公司|企业咨询公司|家族管理办公室|城乡规划设计|项目可行性报告|养生养老策划公司|项目策划公司|规划设计公司|乡村旅游规划设计|农文旅规划设计


地  址:成都市双楠路龙门巷50号  电  话:028-69295652  手  机:13980851861 / 13880816811  邮  箱:zshceceo@163.com  Q Q:1183018636

Copyright @ 1998 - 2012 www.zshc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四川智森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备案编号:蜀ICP备2024073607号

技术支持:中联无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