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OTA和新技术的助力之下,景区经济正在从过度依赖门票收入的1.0阶段迈向”景区经济2.0“。其主要特征集中在景区产品,管理运营和市场营销三方面思维的变化,而这些变化的发生、验证与积累的过程则成为我国旅游业质量提升过程的缩影。
一、作为旅游市场最重要的流量入口,景区市场化程度低
A级景区仍然是最为主要的流量入口,但是其市场化开发潜力巨大。2015年A级景区游客量占据全年旅游总人次的94.4%,但与此形成鲜明反差的是,旅游景区收入增长仅为7.4%,大幅落后于全国旅游业16.4%的增幅,其收入仅占全国旅游总收入的8.4%,流量大反映出其作为旅游市场主要入口的事实,而收入增长乏力又反映出其市场化程度偏低,综合来看,大流量给巨大的市场开发潜力提供了巨大的想象空间。
二、景区收入基本覆盖主要消费类别,住宿等细分市场仍具有较大增长空间
2015年,景区收入基本涵盖了旅游六要素的所有类别,其中门票、住宿、餐饮、商品四大类别势均力敌,在这种收入结构下,人均住宿话花费仅有18.4元,对比星级酒店平均消费334.54元,有300多元的差距,这种差距指出了景区住宿配套少这样的外在原因,更暴露了景区不能够留住过夜游客的尴尬现状,这也给景区挖掘消费潜力提供了新思路。
三、景区打造较世界一流水平差距明显,重游率是评价核心
公开资料显示,国内深圳欢乐谷、东部华侨城重游率较高,也仅是达到30%——35%,与世界第一的东京迪斯尼重游率83.6%差距明显。参考迪斯尼一直坚持的“三三制”理念,即淘汰三分之一,新建三分之一,补充三分之一,每年都有新奇的项目吸引游客。可以看出,景区产品创新在于从“顾客需要”出发。
四、OTA加快景区智能化建设,提升景区运营效率
景区智能化可以从供需两点解决痛点。之于景区,智能化建设可以直接连通游客,积累游客行为数据,通过分析改善服务并提升景区承载力。2016年,智能入园比例为25%,在景区智能化和互联网势力崛起的大背景下,未来景区智能化水平会进一步提升。
五、产品、运营、市场“三驾马车”,拉动景区经济2.0
六、目前来看景区2.0处于高速发展期
自2005年“旅游+互联网”提出,到2008年第一张景区门票在线预订,景区2.0时代开始启动;2013年OTA巨头全面进入景区门票业务,景区2.0时代进入高速发展期;经过多年发展,十二五期间,门票收入份额首次被超越;政策上,国家提出2020年智慧景区的建设目标,2017年故宫实现全网售票;出于宏微观方面的带动引导,景区经济有望迈入下一个高速发展的阶段。
七、产业链结构看,旅游景区相关产业升级整合进行
八、旅游方式的改变,让游客需求碎片化
跟团游减少,自驾游增多,在2016年达到21.7%的比例。自驾的特点决定了需求的碎片化,对旅游产品进行针对性的整合成为解决游客出行需求痛点的良方。
九、景区将成为大数据,最重要的应用场景之一
如果景区智能化水平达到50%,即50%的游客将转化为数字用户资产,这个数字是6.94亿。流量沉淀的大量数据经过精细化运营成为数字用户。景区2.0的特征之一就是智能化,智能化促使景区成为数字用户运营主体,而巨大的流量将使景区成为大数据应用场景中非常重要的场景。
责任编辑:旅游策划公司|农业策划公司|乡村旅游策划公司|企业咨询策划公司|策划公司|咨询公司|城乡文旅规划|项目可行性报告|养生养老策划公司|项目策划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