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三大部委的政策中提出要培育1000个左右特色小镇,而不是要打造或建设特色小镇,我认为这个讲的还是比较到位。小镇的思维更多的是应该以时间线为准则,而不是以形态线为准则,也就是更应该关注小镇发展、打造产品、产业之间的联系,而不仅仅是一个小镇的形态,或者外貌。这样的话,其实是有别于传统的地产开发、社区打造。
从上图可以看到,上下两部分有两条线。上面的是现在普遍的开发流程,很多旅游特色小镇的构建模式更多的是形态性功能模式,首先觉得做旅游赚钱,或者做特色小镇赚钱,然后去做旅游规划策划,再拿去财务判断,如果发现贵了,投资回收不了,然后重新调整之后再做预估盈利,如果发现盈利不够再改,然后建设运营,这样其实比较乱。这个模式是一部分比较难受的特色小镇的传统模式,也就是用地产思维去打造小镇。这个模式更过关注的是形态或者摸个产品,类似于户型或者配比,我认为这个模式是有问题的。
而合理的方式是应该先去评估自己的资金量,也就是说能够拿到相对低成本的资金和预投入的资金,然后进行合理的市场调研分析,再去进行业态比例的研究,换句话说,要先把内容设计好,然后再去规划设计,再去做产品设计、投资测算,然后建设和运营。
这两条线里面的内容基本差不多,但时间顺序不一样,上半部分关注的是形态,下半部分关注的是流程。我们认为,流程是决定了整个特色小镇开发过程中的一个核心命运。
结合小镇特有的打造模式和思维模式,要关注以下几个方面:小镇的内容,小镇在定位层面上来说非常重要。从上图中可以看出,在127个特色小镇的发展类型中旅游+型是非常多的。从产业融合角度进行分析,目前65个特色小镇中大部分属于旅游+,占比已经达到72.3%。产业融合中,旅游+历史文化最多,占38.5%,其次是旅游+工业,旅游+现代农业。
结合旅游和景区依托型打造的比较多,不是因为旅游赚钱或不赚钱,从某种意义上说,旅游不是特别赚钱的一件事,尤其是回收周期长、运营复杂。那为什么很多投资会投进来,我认为是看到特色小镇的IP,也就是打造定位的过程中,能够有内容,无论是历史内容,还是自然生态内容或者文化题材。一定是有题材的,而这种题材的营销和推广能力相对来说要大于传统产业和一般的产业。
如果在一个景区里能够推行起一个IP是非常重要的。这也是在特色小镇打造过程中非常值得关注的一个东西。如果特色小镇没有核心IP是很难生存的。
这个内容可以是文化题材,比如说名人、名地、美食、历史,可以是影视题材,也可以是稀缺性的产品,比如低空风行、古迹、特殊地貌,又或者是稀缺性的生态。另外,关注整个小镇的定位和内容,特色小镇的IP是一个小镇的魂,而且要能与社会达成共识才是特色内容的一个核心,就是能够引起社会的关注和获得广泛认可。
在打造特色小镇上,首先是要文化找“魂”,找到特色小镇的文化特色、主题特色。找到文化之“魂”后将其梳理转化为体验产品,转化成可互动的模式,结合进行游憩方式的独特设计与特色小镇效益优化,并运用“互联网+”思维,达到特色小镇设计提升的最优化。
特色小镇是双特产业,即特色产业和特色旅游,以产业为依托的“生产”或“服务”是特色小镇的核心功能。特色小镇作为产城乡一体化的新型城镇化模式,应具有特色的风情、风格与风貌。风格讲究的是格调,风貌是讲外观,风情是讲文化、活动、民俗,这3方面如何形成特色一体化,是小镇开发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
特色小镇的开发有三大基础。首先,特色产业真实有效的落地发展是前提基础,特色产业是城镇发展的背景与推动力,其发展构成了人口与要素集聚的前提和基础。其次,人口聚集引导的消费聚集是泛旅游产业发展的基础。再次,人口聚集是新型城镇化落地的基础。
特色小镇的特色产业发展,首先要做好产业的选择。各级政府应尊重本地发展现状和市场需求,加强创新驱动,促进特色产业领先发展。其次要做好产业规划,进行产业导入与培育,既要导入又要培育。
在特色产业的培育中,应集中突破产业链思维,用一个核心产品带动产业链结构,由人才、技术、资金、开发、信息等资源的导入,培育研发、生产、应用等全产业链体系,构成规模优势产业。
特色小镇产业培育中,另一个产业就是泛旅游产业。旅游是通道,泛旅游是基于旅游这个通道所形成的各种“产业+”,以旅游消费需求为驱动力形成的产业集群,是在旅游产业融合背景下,依托于旅游产业,并通过旅游产业的延伸发展带动起来的产业群体。
IP的导入对于特色小镇的开发来说,也是推动其落地建设的重要抓手,是盘活其现有存量资产的重要手段。IP的导入不同于招商引资,贯穿在特色小镇开发的全过程中。
最后,特色小镇的发展不是政绩工程,而是在市场机制下,基于城镇发展中的一些问题而产生的解决方案,需要统筹兼顾政府、企业、百姓三方利益。对于政府来说,特色小镇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平台,是实现新型城镇化的重要抓手,是促进城乡统筹的重要手段,是推动经济和产业转型升级的主要动力。企业是特色小镇开发的一大主题,更是市场化运作体制下弥补政府短板、激发市场活力的重要角色。
责任编辑:旅游策划公司|农业策划公司|乡村旅游策划公司|企业咨询策划公司|策划公司|咨询公司|城乡文旅规划|项目可行性报告|养生养老策划公司|项目策划公司|规划设计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