霖泽规划

LINZE PLANNING

咨询热线:

13880816811   13980851861

研究中心
about us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研究中心
马牧青:市井文化是旅游小镇的灵魂
发布时间:2019-04-01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这是宋代词人柳永的《望海潮·东南形胜》上的诗句,描写的是当时的大都会杭州的富庶、美丽和繁华,有人家,有闹市,有平和宁静的生活景象。其中蕴含着极其丰富的市井文化,当地人喜欢,外地人喜欢,外国人也喜欢。

一、市井、市井文化和市井繁华

市井,是指商肆集中的地方。《管子·小匡》曰:“处商必就市井。”尹知章作注对市井解释曰:“立市必四方,若造井之制,故曰市井。”古代称街市 ,现代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商业区。它占据一定的城市空间与时间,并在一定意义上构成城市的人文景观。

市井含有“街市、市场”以及“粗俗鄙陋”之意。市井文化是一种生活化、自然化、无序化的自然风俗,它是指产生于街区小巷、带有商业倾向、平实浅近、充满变幻而杂乱无章的一种市民文化,是一种“现象流”——“逝者如斯乎,不舍昼夜。”市井最能反映着城镇原住居民真实的日常生活、心态和状态,表现出浅近而表面化的喜怒哀乐。

在中国历史上存在达千年之久的坊市制度,其最大作用莫过于创设了一个法治的城市商业空间。当它实现了对作为居民区的“坊”和商业区的“市”的严格隔离,并对“市”进行官设官管后,一个封闭式的市制便形成了。

1554112196106925.png


《都城纪胜》记载的南宋杭州城,“自大内和宁门外,新路南北,早间珠玉珍异及花果时新海鲜野味奇器天下所无者,悉集于此;以至朝天门、清河坊、中瓦前、灞头、官巷口、棚心、众安桥,食物店铺,人烟浩穰。其夜市除大内前外,诸处亦然,唯中瓦前最胜,扑卖奇巧器皿百色物件,与日间无异。其余坊巷市井,买卖关扑,酒楼歌馆,直至四鼓后方静;而五鼓朝马将动,其有趁买早市者,复起开门。无论四时皆然”。这显然是一个打破时空概念的开放性的市井,它不仅遍布街巷、深入坊区,且给人一种“不夜城”的感觉。

在江南某些地区,明清时期的城市商业无论是时空上,还是质量上,都堪与同时期的、甚至是经过产业革命的英国相比,而这种可比性是出自来华的英国人口中。18世纪的英国访华使团成员斯当东曾在其访问记中谈到通州、北京和杭州三个城市的市井。其中,他对杭州的印象是“城市内主要街道上大部分是商店和货栈,其中许多规模之大不下于伦敦同类栈房。纺织的商店最多,也有不少毛皮和英国布匹商店。”

此外,英国人还注意到了两个情形。其中一个情形是在主要的街道,商业网点渗入街坊,居住区与商业区为一体。如“通州许多家庭的房子前面开设商店或作坊,后面住家,工商业显得非常兴旺,确实表现出来是一个为首都服务的城市。事实上,在清代,店肆不仅可以与民居并立,可以侵占官道,甚至还可以与官衙毗邻相接。如北京正阳门外,以酱羊肉闻名的月盛斋,“铺在户部街,左右皆官署,此斋独立于中者数十年,竞不以公用征收之,当时官厅犹重民权也。”所谓的“重民权”,即为重商民之权。中国的诸多百年老店能够在清代出现,并能够顶住各种压力持续发展下去,是有其社会基础的,而封建政府在商业政策上的宽松,在客观上是起了扶持作用的。以上这段话和这个事实,起码对我们现代的城镇管理有三层借鉴意义:

一是市井的前街后坊和商住一体化。对于古镇和今天的特色小镇都是生产、生活集于一起的,也就是说一、二、三产是不可分离的,进一步说,所谓市井或小镇,既要有繁华的购物场景、生产场所,还要有生活居住空间。

二是“无市不活”。城镇自古以来是区域商业购物中心,既为行政配套服务,又为周边地区商贸物流服务。对于今天的街市,整肃可以,但不能随意违背商业常理取消街市市场化经营。

三是单说北京及其通州副中心。自古以来通州便是北京中央区的辅助性功能化区,与刚刚发生的行政中心东迁一脉相承。

1554112248115561.png


二、市井对旅游者具有天然的吸引力

市井是城镇活着的生命体,城镇的布局是肌理,建筑风貌是形象,业态是流动的血脉,生产和购物是骨骼支撑,生活和娱乐是呼吸,文化是灵魂,而其中最核心的文化就是市井文化。

对于旅游城镇,尤其是旅游小镇,市井是文化灵魂、业态核心吸引力。旅游小镇的规划设计必须与市井文化相关,离开市井文化就缺少了生命力。由此,我们不妨对照一下充溢着市井文化的古城镇和最近几年我们投巨资仿建的所谓旅游小镇,尽管有的新建小镇的建筑布局和风格不比古镇差多少,但总感觉其市井文化气息少了不止一点点。

三、从清明上河图看市井文化的独特气象

我们不妨从清明上河图看市井文化:在《清明上河图》在五米多长的画卷里,共绘了数量庞大的各色人物,牛、骡、驴等牲畜,车、轿、大小船只,房屋、桥梁、城楼等各有特色,体现了宋代建筑的特征。大到广阔的原野、浩瀚的河流、高耸的城郭,细到舟车上的钉铆、摊贩上的小商品、市招上的文字,和谐的组织成统一整体,在画中有仕、农、商、医、卜、僧、道、胥吏、妇女、儿童、篙师、缆夫等人物及驴、牛、骆驼等牲畜。有赶集、买卖、闲逛、饮酒、聚谈、推舟、拉车、乘轿、骑马等情景。画中大街小巷,店铺林立,酒店、茶馆、点心铺等百肆杂陈,还有城楼、河港、桥梁、货船,官府宅第和茅棚村舍密集。

具体看街市风貌:以高大的城楼为中心,两边的屋宇鳞次栉比,有茶坊、酒肆、脚店、肉铺、庙宇、公廨,等等。商店中有绫罗绸缎、珠宝香料、香火纸马等的专门经营,此外尚有医药门诊,大车修理、看相算命、修面整容,各行各业,应有尽有,大的商店门首还扎“彩楼欢门”,悬挂市招旗帜,招揽生意,街市行人,摩肩接踵,川流不息,有做生意的商贾,有看街景的士绅,有骑马的官吏,有叫卖的小贩,有乘坐轿子的大家眷属,有身负背篓的行脚僧人,有问路的外乡游客,有听说书的街巷小儿,有酒楼中狂饮的豪门子弟,有城边行乞的残疾老人,男女老幼,士农工商,三教九流,无所不备。交通运载工具:有轿子、骆驼、牛车、人力车,有太平车、平头车,形形色色,样样俱全,把一派商业都市的繁华景象绘色绘形地展现于人们的眼前。

1554112308570429.png


在街市的核心区,茶坊、酒肆、脚店、肉铺、庙宇、公廨,一应俱全;男女老幼,士农工商,三教九流,形形色色,无所不有;轿子、骆驼、牛车、人力车、太平车、平头车,样样俱全,是交通工具,又是游览工具,本身就是生活化的工具,毫无突兀感和违和感。小镇面貌本来就应该是这样的繁华景象。

这就是市井百态,也是小镇的细节和情节所在,更是小镇的精髓所在。从城廓到房屋,从原野到河流,从舟车到茶肆,从动物到人,都体现着当时的文化风格、商业氛围和民间风俗。最关键是人的活动,风光、风貌、风俗、风情、风味和风物“六风”中,风俗、风情、风味和风物无不与人的活动有关,人是流动的风景、活的风景、最令外来者向往的风景。这是《清明上河图》之所以成为社会风俗画的独特魅力,也是成为现代开封市以此为蓝本复制清明上河园,并成功创建国家级5A景区的前提,更是今后清明上河园活化街区、让景区更出彩的文化源头和依托。 

市井文化因其地域性和亲近性,故而有特殊性和生活性,具有无限的风情,是旅行者最钟情的地方,外来者可以追寻过去那种最质朴、原始、纯真的生活方式,尤其是市井文化独特的价值与美感,而市井文化的最佳载体就是那些遗留及百年乃至千载的古城、古镇、古街、古巷。这些古城、古镇、古街、古巷,也是最具地域特色和文化风情的地方,有最真切、最道地、最醇厚的生活化体验,因而成为旅游者乐意追逐的旅游目的地。

在当今城镇化加快进程中,对于那些花巨资仿建打造的所谓旅游小镇,我们能感受和体味到原真的市井文化吗?

 

 

责任编辑:旅游策划公司|农业策划公司|乡村旅游策划公司|企业咨询策划公司|策划公司|咨询公司|城乡文旅规划|项目可行性报告|养生养老策划公司|项目策划公司|规划设计公司


地  址:成都市双楠路龙门巷50号  电  话:028-69295652  手  机:13980851861 / 13880816811  邮  箱:zshceceo@163.com  Q Q:1183018636

Copyright @ 1998 - 2012 www.zshc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四川智森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备案编号:蜀ICP备2024073607号

技术支持:中联无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