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景区类上市公司集体深陷亏损的主要原因
景区经营业绩好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一个核心因素——游客人次。2022年上半年,北上广深相继被疫情攻陷,特别是3月上海疫情爆发后,国内跨区域旅游人口流动几乎停滞。来自中国旅游研究院的数据显示,元旦、春节、清明、五一和端午,今年上半年景区行业五大黄金经营档期,国内旅游人次同比全部下跌,特别是具有风向标意义的五一小长假,国内旅游人次暴跌30.20%。
旅游人口流动不起来,景区操盘手们再有本事,面对的还不是“无米之炊”。三特索道是个典型案例。
2021年上半年,三特索道旗下11个核心景区类项目中,有6个项目保持稳定盈利,合计贡献9176.54万元净利润,其中华山索道、贵州梵净山和海南猴岛三个项目作为盈利引擎,共计贡献7700.49万元。
2022年上半年,三特索道旗下能够继续保持盈利的项目折了一半,仅剩的三个盈利项目,盈利能力大幅减弱。
华山索道是三特索道旗下最知名的项目,今年上半年游客量24.28万人次,比去年同期的48.52万人次,直接腰斩;营收从3514.97万元,暴降至1252.70万元;净利润更是从1064.81万元,暴跌至78.19万元,仅比去年同期的零头多一点。三特索道三个由盈转亏的项目:
庐山三叠泉,游客量从去年同期的13万人次降至4万人次,净利润从去年同期的383.11万元降至-43.34万元;
千岛湖项目,游客量从去年同期的 36.33万人次降至7.94万人次,净利润从去年同期的475.70万元降至-209.60万元;
东湖海洋公园,游客量从去年同期的 68.66万人次降至38.57万人次,净利润从去年同期的617.25万元降至-888.85万元;盈利项目动力不足,亏损项目额度加剧,三特索道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增幅跌到谷底就不足为奇了。
黄山同样具有很强代表性。2022年上半年,游客量仅为33.36万人次。2019年全年,黄山共接待游客350万人。今年上半年游客量不及2019年全年1/10。更夸张的是,今年3月,黄山单月游客量仅为3.42万人次,甚至不及疫情前旺季单日游客量。
三、景区类上市公司集体猛亏
集体猛亏造成的显性负面影响之一,是强行中断了景区行业的复苏进程,严重打击了景区行业的复苏信心。
事实上,原本2021年上半年,景区类上市公司几个关键数据,都彰显出景区行业强劲的复苏势头:
扭亏为盈。黄山实现营收4.6亿元,同比2020年的2.0亿元,增长130.27%;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0.35亿元,同比2020年的-0.88亿元,顺利扭亏为盈。同样扭亏为盈的,还有峨眉山、九华旅游、三特索道、天目湖和西域旅游。
亏损缩窄。以曲江文旅为例,实现营收6.05亿元,同比2020年的3.45亿元,增长75.45%%;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0.17亿元,同比2020年的-1.11亿元,亏损大幅缩窄,几近盈利。
净利增幅大涨。8家上市公司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增幅百分比超过三位数。其中,云南旅游的同比增幅超过800%、天目湖超过500%、九华旅游超过200%。
如果按照这一趋势发展下去,国内景区行业乃至整个旅游业,在疫情第三年实现全面复苏,原本指日可待。然而,2022年上半年这次集体大亏损,又将景区行业直接送回到2020年疫情爆发之初的原点,一切又要重新开始。
以黄山为例,参照黄山2019年至今每个月游客量趋势图,可以直观的判断,2022年黄山想要恢复到2021年的水准,都需要付出极大的努力,而想要恢复到2019年的水准,恐怕在疫情良好控制之下,还需要很长一段时间。(来源:搜狐网)
责任编辑:旅游策划公司|农业策划公司|旅游规划公司|乡村旅游策划公司|企业咨询策划|品牌策划公司|企业咨询公司|家族管理办公室|城乡规划设计|项目可行性报告|养生养老策划公司|项目策划公司|规划设计公司|乡村旅游规划设计|农文旅规划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