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引言
实行对外开放四十多年以来,中国的经济社会取得了快速发展,伴随着对外格局的不断开放,中国对外贸易显著发展,服务贸易进出口规模在逐步扩大的同时占外贸比重也逐步增加。货物进出口总额在2020年已经达到321557亿元,服务进出口总额45642.7亿元,占同期总额14.2%,长年位居世界第二。然而,很多发达国家服务贸易占比超过了30%,我国服务贸易占比情况甚至比全球平均水平还低出约10%,与此同时贸易逆差问题凸显,自2015年起,我国货物贸易已经连续近20个季度实现顺差,全球经济的重点从货物贸易逐渐转向服务贸易,但服务贸易几乎是长年处于逆差态势,可喜的是2020年出现逆差收窄,下降至6929.3亿元。但其背后仍暴露出我国服务业结构性失衡,国际竞争力弱,创新能力不足等问题,探索中国服务贸易未来发展方向的任务任重而道远。
在“十四五”时期这一新的历史发展阶段,服务贸易进出口已经是推动我国供给侧改革的重要引擎,为此,要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充分发挥我国市场超大规模优势和内需潜力,就需要提升服务贸易占总体贸易比重,优化服务产业结构,利用好服务外包“新模式,”从“一带一路”出发实行高水平对外开放,“新发展理念”为服务贸易发展提供新空间,开拓合作共赢新局面,促进构建国际国内双循环的新发展格局,提高我国的国际竞争力。
二、服务贸易发展现状
(一)相关概念及指标
1、服务贸易。服务贸易又称劳务贸易是指生产者向消费者销售和提供无形的服务类产品(无形资产)。如果服务贸易当中的生产者和消费者分别处于不同国家,则称为国际服务贸易。根据GATS规定,服务贸易有跨境交付、境外消费、商业存在和自然人流动四种提供方式。
无形资产指由特定主体所拥有,无一定型态,不具实体,但可构成竞争优势或对生产经营发挥作用的非货币性资产,如知识产权、特许权、品牌、人力资源、客户资料、企业文化、专案等都可以算是无形资产。 其中,服务包括商业服务,通信服务,建筑及有关工程服务,销售服务,教育服务,环境服务,金融服务,健康与社会服务。
2、市场占有率指数。市场占有率指数(Market Share)是一国出口总额占世界出口总额的比例。这一指数反映一国出口的整体竞争力,国际市场占有率= 一国出口总额/世界出口总额。
一个国家(地区)服务贸易整体国际竞争力强弱直接表现为其服务贸易出口。一国服务贸易出口在世界市场上的占有份额,即国际市场占有率。一般认为,如果MS>3.25%,表示该国该产品具有国际竞争比较优势,反之则不具备。
3、贸易竞争力指数。服务贸易竞争力指数,即TC指数,表示一国进出口贸易的差额占其进出口贸易总额的比重,TC指数=(出口-进口)/(出口+进口),用于测量一国服务贸易总体及各行业的国际竞争力。TC指数剔除了经济膨胀、通货膨胀等宏观总量方面波动的影响,即无论进出口的绝对量是多少,它均在-1~1之间。指数值越接近于l则竞争力越大,指数值越接近于-l表示竞争力越薄弱。
4、服务外包。服务外包是指企业将其生产经营过程中的某些环节或流程交给专业企业提供,从而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和发挥各自优势。按服务内容划分,服务外包主要分为信息技术外包、业务流程外包和知识流程外包;按接包方所在位置划分,又可分为境内外包、近岸外包和离岸外包。
目前,服务外包正以开放共享、创新融合的模式加固经济全球化和服务贸易自由化桥梁,服务外包的发展主要分为四个阶段,分别是初级制造业的转移与外包、服务业的转移与外包、研发部门的转移与外包、地区总部的转移与外包。
(二)我国服务贸易发展现状
1、服务贸易规模扩大,国际市场占有率提升。从整体发展态势来看,我国服务贸易有着规模不断扩大的趋势,出口优势开始显露的特点。根据表2-1中的数据显示,2019年中国服务进出口总额54153亿元人民币,同比上升2.8%,总额继续保持增长。与此同时,服务贸易出口额19564亿元,上涨8.9%,进口额34589亿元,同比下降0.4%。2010年中国服务贸易总额仅为25022亿元人民币,2019年增至其两倍多,年均增长率高达9%,尤其是2012-2015年实现了年均14.87%的爆发式增长。我国服务贸易总规模自2013年以来一直保持世界第二位,且呈现出逐年增长的喜人趋势,但是增长率波动较大,反映出了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服务贸易容易受到国际大环境影响,发展不稳定的现状。
随着我国服务贸易整体规模的不断扩大,国际市场占有率也日益提高,标志着全球贸易地位的提升。我国服务贸易国际占有率MS指数从2000年的2%攀升至2015年的4.9%,提高了2.9个百分点,位列世界第五,仍有很大的上升空间。自2006年起,我国MS指数超过了3.2%的临界值,开始具备服务贸易国际竞争优势,这意味着我国近年来实施的对外发展策略取得了良好的成效,我国的服务贸易出口模式得到了发展,贸易竞争优势进一步扩大。
2、服务贸易结构升级,贸易开放度加大。我国的服务贸易结构正在不断地优化完善,服务贸易结构的发展潜力已经逐渐浮现出来。新兴服务行业呈现飞速发展态势,增长速度远超三大传统服务产业(旅行、建筑和运输),存在较大的发展空间。根据表2-2数据计算得出,2012年到2019年之间,金融服务年均增长率到达9%,知识产权使用费类增长了139.1%,电信、计算机和信息服务增长了三倍多,高附加值产业增长迅速说明我国的服务贸易由劳动密集型转向技术密集型取得了初步成效。服务贸易结构优化离不开新兴产业比重增加,我国经济走向高质量发展道路,内外双循环格局的构建,高附加值行业对服务贸易的贡献作用将越发凸显,伴随着三大传统服务产业占比总体下降,表明了我国服务贸易结构正在不断地优化和升级。
2019年围绕"一促两稳三重点"任务,全国商务系统建设了"一试点、一示范、多基地"的服务贸易发展平台,其主要内容是深化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建设好31个服务外包示范城市,打造文化、数字和中医药特色服务出口基地,全面推进服务贸易和商贸服务业高质量发展。与此同时,探索跨境服务贸易负面清单管理制度,减少对跨境交付模式施加商业存在限制,便利境外自然人来华就业,为我国服务贸易进出口开启新的空间,打造“中国服务”国家品牌,提升中国服务业整体开放水平。
3、服务“外包”业务发展迅速。当前,国际竞争加剧,国际分工日益专门化,服务外包已经成为国际产业转移的主要形式,尤其是以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转移非核心技术为主的业务流程外包(BPO)。我国服务外包执行总额从2009年的138.4亿美元,飞跃增长至2019年的1580.8亿美元,十年间实现了104.22%的惊人增长率,2019年同比增长率也达到了9%。我国在把握住新一轮的产业转移带来的红利提高服务贸易竞争力的同时,更要重视发展信息技术外包(ITO)和知识流程外包(KPO),增强自主创新打破技术壁垒,形成核心竞争力。2009—2019 年,ITO、BPO、KPO 结构比例从 62.5:26.6:5.1调整到 46.0:21.0:33.0,服务外包产业的不断优化离不开以数字技术为代表的新一代科技革命的蓬勃发展和我国不断加大对技术领域的投入研发。中国作为全球第六发包国和全球第二接包国,拥有广阔的市场和良好的发展前景,但是面临来自印度等发展中国家的挑战和发达国家激烈的技术竞争压力,要进一步优化服务外包结构,快速发展高端业务,应对外部环境带来的冲击。
4、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不足。从图2-1可以看出,由贸易竞争力指数定义可得出,整体上我国服务贸易竞争力薄弱。服务贸易竞争力指数长期处于负数,表明中国服务贸易处于比较劣势地位。但随着近几年相关部门对服务贸易发展的高度重视,一系列政策刺激了我国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量的提升,2016年以来TC指数一直呈现上升的良好趋势,正确的发展方向为我国国际竞争力的提升奠定了良好的坚实基础。从表2-3可以得知,我们与世界主要国家的竞争力有较大的差距特别是欧美等发达国家和地区,甚至未达到世界平均水平,低于印度这一发展中国家,与我国贸易大国的地位是不匹配的。随着贸易开放力度的不断加大,贸易政策的不断深化和世界大环境日益动荡,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我国的服务贸易将会面临更大的竞争。
三、我国服务贸易的新机遇
(一)“一带一路”为服务贸易带来新动力
自“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我国与沿线国家和地区的服务贸易合作持续推进,交流不断扩大。截止2019年7月底,已经有14个国家与中国国建立服务贸易双边合作机制,中国政府已与136个国家和30个国际组织签署195份政府间合作协议,商签范围由亚欧地区延伸至非洲、拉美、南太、西欧等相关国家。我国与相关国家在服务贸易上有着较强的互补性,与中国的投资合作将呈现更大的发展潜力和更广阔的空间,未来发展需求巨大。我国科技创新领域富有活力,而东盟旅游文化较为丰富,西欧国家在高新技术领域竞争优势比较明显,与此同时,虽然中东和北非地区目前存在诸多不确定因素,但地理位置优越,港口运输发达。2018年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服务贸易总额达到1217亿美元,比重达到15.4%,预计未来一段时间内,中国服务类企业在“一带一路”的投资活动将更加活跃,尤其是高铁,核电、电信等装备制造业“走出去”,形成服务“走出去”的国际网络,在基础设施建设后的运营管理服务方面将出现繁荣景象,促进了中国服务贸易朝着更远更快方向发展。
(二)“数字经济”给服务贸易增添新引擎
数字贸易成为带动服务贸易增长的重要动力。2019年,我国服务贸易整体规模为5.4万亿元,数字贸易所占比重为25.6%,比去年同期提升3.4个百分点。随着数字贸易在全球贸易格局的重要性不断提升,我国贸易焦点正加快沿着“货物贸易-服务贸易-数字贸易”路径演进。中国可数字化服务贸易额已由2005年的488.59亿美元,升至2019年的2718.10亿美元。数字经济提高了服务贸易的发展空间,2019年,我国服务业数字经济占行业增加值比重已达38%,在三次产业中数字化水平最高、转型速度最快。通过区块链、跨境电商、5G、大数据等新兴技术便利了跨境交付、境外消费等服务贸易提供方式,大大增加了服务贸易的可贸性,带动了服务贸易模式创新,以实现贸易数字化转型。
(三)“高质量”发展促进服务贸易增长
高质量发展是我国经济结构转型的必然要求,服务业和服务贸易相较于传统产业而言更有利于经济结构调整。2019年,电信、计算机和信息服务与金融服务分别实现了同比18.9%和18.7%的快速增长,服务贸易自2012年同时进入了高质量发展阶段。伴随着我国GDP总量超过万亿元,居民收入稳步增长,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提高了服务业的消费需求,国内服务业迎来快速发展的机遇期,国内服务业的发展为服务贸易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而服务业发展质量的跃升,必然带来中国服务贸易竞争力的增强。
责任编辑:旅游策划公司|农业策划公司|旅游规划公司|乡村旅游策划公司|企业咨询策划|品牌策划公司|企业咨询公司|家族管理办公室|城乡规划设计|项目可行性报告|养生养老策划公司|项目策划公司|规划设计公司|乡村旅游规划设计|农文旅规划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