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NEWS INFORMATION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新闻中心
高通诉苹果的争议与启示:两大巨头争什么?(一)
发布时间:2022-08-01

目前,我国的很多企业也面临着专利授权和使用问题,因此专利费用计算方法同样直接关乎它们的利益。从这个角度看,这次高通与苹果的“神仙打架”将会我们留下一个宝贵的范例。

2018年12月10日晚,一则新闻刷爆了科技圈:福州中院授予了高通针对苹果公司四家中国子公司提出的两个诉中临时禁令,要求他们立即停止针对高通两项专利、包括在中国进口、销售和许诺销售未经授权的产品的侵权行为。与此次禁令相关的产品很多,包括:iPhone 6S、iPhone 6S Plus、iPhone 7、iPhone 7 Plus、iPhone 8、iPhone 8 Plus和iPhone X。换言之,除了今年新推出的三款新iPhone,市面上还在销售的所有iPhone机型都会受到禁令影响。

禁令一出,各种评论纷纷登场:

有的评论认为,这次禁令会对苹果在中国的销售量产生巨大影响,从而对苹果造成重大打击;

有的评论认为,该禁令会为高通在和苹果的讨价还价过程中赢得很大优势,从而逼苹果妥协,甚至因此终结两大巨头之间旷日持久的专利官司;

也有评论认为,福建中院的这一行为昭示了我国对知识产权保护力度的提高;

还有评论认为,这其实是我国应对贸易战压力的一个高招……

那么,这些观点到底哪些对,哪些不对呢?恐怕我们还要从“诉中临时禁令”本身说起。

一、临时禁令是什么?

在报道中,福州中院发出的禁令全称是“诉中临时禁令”。这个“诉中临时禁令”到底是个什么东西呢?从本质上来说,这是对权利人的一种诉讼保全措施。

根据《民事诉讼法》,进行保全的目的主要有两个:一是为了避免对当事人继续造成伤害;二是为了防止以后的判决难以执行。

我们可以想象这样一个情况:如果甲乙两人正在为争夺某处房产的归属进行诉讼,在此过程中,如果实际占据房产的一方将房产变卖,或者对房产进行破坏性改造,就不仅会增加以后执行的难度,还可能对另一方造成难以挽回的损害。为了防止这种现象的产生,就需要对存在争议的房产进行保全。

在本案中,存在争议的是是专利。对于专利行为进行保全的法律根据最早见诸于2000年修订的《专利法》第61条(在现行《专利法》中为第66条)。根据这条的规定:

“专利权人或者利害关系人有证据证明他人正在实施或者即将实施侵犯专利权的行为,如不及时制止将会使其合法权益受到难以弥补的损害的,可以在起诉前向人民法院申请采取责令停止有关行为的措施。”

在2001年时,最高人民法院出台了《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对诉前停止侵犯专利行为适用法律的若干规定》,对以上条文进行了具体化。此后的《民事诉讼法》和司法解释又继续对此进行了补充,从而形成了比较完整的专利诉讼保全制度。

根据这一系列法律条文,如果案件中构成专利侵权的可能较大,并且持续的侵权行为会造成难以弥补的损失,那么诉前临时禁令就很有可能被支持。

当然,这一禁令本身是临时的。一旦法院对案件作出了最终判决,就需要根据判决结果对其进行调整。如果侵权事实不成立,则禁令将被撤销。

需要说明的是,临时禁令在保护权利人的一方时,也可能损害可能的侵权人。如果其被控的侵权行为并不属实,那么禁令对其构成的就是无法弥补的损害。在实践当中,为了防止一些人用临时禁令的手段去打击、伤害其他人,法律规定了在提出禁令请求时,需要进行担保。一旦最终的结果证明侵权行为不成立,申请禁令的一方就需要对其损失进行赔偿。

在本案中,高通为了申请禁令,就提供了3亿人民币的担保。当然,如果最终其败诉,那么除了这3亿外,高通可能还要赔偿苹果更多的金额。

当然,以上这些只是临时禁令的法律作用。在现实中,诉讼还是公司竞争策略的一部分。作为竞争策略,临时禁令的作用其实更不容忽略。事实上,由于专利诉讼的周期往往较长,一些产品生命周期较短的公司通常并不在乎最终判决,临时禁令就会对其造成打击。

在本案中,苹果公司的单款产品在生命周期上就较短。在这种背景下,如果高通和它之间的诉讼持续两三年,那可能连黄花菜都凉了。相比于此,临时禁令对其造成的压力反而更大。

二、两大巨头争什么?

近年来,高通和苹果之间可谓纷争不断。据了解,仅在中国境内,双方的诉讼就达到了二十余个。这两大巨头之间如此劳民伤财打官司,到底是为了什么呢?虽然具体到每一个诉讼,理由可能有很多,但从整体上看,争议的焦点却只有一个,那就是专利授权费。

高通是移动通讯领域当之无愧的霸主,通过进行专利授权收取费用是其利润的重要来源。由于高通的很多专利都是生产智能手机绕不开的,因此几乎所有的手机生产商都需要向高通缴纳专利授权费。在业界,这项费用被人戏称为“高通税”。

从财报看,高通目前主要有三大业务板块:QTC(设备与服务)、QTL(授权和专利),以及QSI(战略投资)。其中,QTC和QTL业务是营收和利润的主要来源,而QSI业务在多数年份中都是不产生营收的。

2017财年,高通年营收约230亿美元,其中QTC业务营收165亿美元,QTL业务营收64亿美元。照此来看,QTL业务仅贡献了营收的28%,似乎不太重要。但是,QTC业务是卖实打实的硬件,是需要投入巨大的可变成本的,其利润率并不高;而QTL业务的专利一旦研发出来,基本就是“躺着收钱”,因此其利润率相当高。事实也是如此,从数据上看,QTC业务的税前净利率仅有17%,而QTL业务的税前净利率则高达80%。照此计算,2017财年高通利润的66%都是由QTL业务贡献的。

正是因为专利授权对于高通极为重要,因此一旦其受到干扰,高通的整体利润状况就会出现很大的影响。2018财年,高通出现了上市以来的首次亏损,究其原因,主要是QTL业务的下滑:在整个2018财年,高通QTC业务营收为173亿美元,增长了5%;而QTL业务则受到与苹果公司诉讼等因素的影响,下降了20%,仅为51.63亿美元,其利润率也下降到了68%。

作为一家重要的手机生产商,苹果当然也需要使用高通的技术,于是也就难以避免“高通税”的困扰。数据显示,在2016年,苹果向高通缴纳的专利授权费就高达28亿美元。为了避免这笔庞大的开支,苹果一直在进行各种努力。在技术上,它试图通过自主研发、向Intel等其他公司购买技术等,绕开高通专利;在法律上,它通过不断发动诉讼,逼迫高通降价。

不过,从目前看,苹果的上述策略都没有奏效。一方面,高通在技术上确实有其独特的优势,包括Intel在内的其他技术提供商都难以对其进行有效替代;另一方面,利用诉讼和其他商业策略,苹果都难以在短时间内达到逼高通就范的目的。

在这种背景下,苹果在2017年第二季度开始,就使出了更为极端的招数——拒绝向高通继续缴纳专利授权费——先断了高通的粮草,再慢慢和高通磨。高通在2017年出现的营收下降,以及2018年的亏损,很大一部分原因就在于此。

俗话说,一分钱逼死一个好汉,而这数十亿美元的费用更是让两大巨头抢得眼红。一方面,高通由于苹果拒交费用导致利润大幅下滑,如果考虑到其他手机生产商效仿苹果,也加入拒绝交费行列,那么境遇就更为糟糕,赢得官司逼苹果缴费已成其突破困境的必然选择;另一方面,苹果近期业绩下滑,也希望能够通过削减开支保住利润。

从这个意义上看,双方在近期的交锋很可能会愈演愈烈。(来源:经济观察报)

 

 

责任编辑旅游策划公司|农业策划公司|旅游规划公司|乡村旅游策划公司|企业咨询策划|品牌策划公司|企业咨询公司|家族管理办公室|城乡规划设计|项目可行性报告|养生养老策划公司|项目策划公司|规划设计公司


地  址:成都市双楠路龙门巷50号  电  话:028-69295652  手  机:13980851861 / 13880816811  邮  箱:zshceceo@163.com  Q Q:1183018636

Copyright @ 1998 - 2012 www.zshc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四川智森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备案编号:蜀ICP备2024073607号

技术支持:中联无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