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耦联评价模型和随机前沿分析方法分别测度全国及东中西部三大区域2006—2015年制造业与信息业的融合水平和制造业创新效率,构建面板回归模型实证检验产业融合对制造业创新效率影响的区域异质性。
结果表明:在研究期内,中国制造业与信息业的融合水平以及制造业创新效率均呈上升趋势,均呈现明显的“东—中—西”梯级差异格局;无论是全国层面还是三大区域层面,产业融合对制造业创新效率均产生显著正向影响,表明产业融合能提升制造业创新效率;产业融合对制造业创新效率的提升效应存在区域异质性,不同于东部和中部地区的持续正向影响,西部地区产业融合对制造业创新效率的提升效应呈倒“U”型关系。
一、引言
随着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阶段,制造业低成本生产要素优势逐渐弱化。国际产业转移趋于结构高度化,“干中学”技术进步效应削减,产品附加值低、产能过剩以及自主创新能力不足使得中国制造业陷入困境。当前,制造业必须利用新技术突破传统发展瓶颈,以创新驱动实现转型升级。在全球信息化浪潮的推动下,信息网络技术正以前所未有的广度和深度推进着生产方式和发展模式的变革。信息要素以爆炸性方式打破传统产业分布格局,跨产业间的资源、要素和结构发生改变,促使特定产业内部的企业创新活动进行适应性调整,从而影响产业创新的方向、方式和效率。在此背景下,2015年8月,国务院印发《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提出要抓住互联网跨界融合机遇,促进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和三维(3D)打印技术、个性化定制等在制造业全产业链集成运用,推动制造模式变革和工业转型升级。2017年底陆续出台关于深化“互联网+先进制造业”、发展工业互联网等一系列指导意见;2018年国务院指导开展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试点示范工作。可见,实现创新升级是制造业的发展目标,制造业与信息业的融合是创新升级的主攻方向之一。因此,探究制造业与信息业融合对中国制造业创新效率的影响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产业融合思想最早源于Rosenberg(1963)对美国通用机器制造技能在众多产业中广泛应用的研究。随着信息处理技术的不断发展,信息通信领域的技术交融正式掀开了产业融合的序幕。通过梳理相关文献发现,已有研究主要集中于产业融合的内涵、测算以及融合效应等方面。关于产业融合的内涵,Yoffie(1997)认为产业融合就是通过数字技术应用而将两个原本独立的产品或行业进行整合;Lei(2000)认为产业技术融合意味着应用外部产业技术改变本产业产品、价值创造的本质;周振华(2002)将产业融合定义为以产业固有边界的收缩或消失为基础的产业新兴竞合关系的建立。在测算方面,Fai(2001)采用产业间专利份额的相关系数来确定产业间是否有融合发生;熊勇清(2010)等运用耦联评价方法测度了传统产业与新兴战略产业的关联发展关系;张莹(2012)运用投入产出法对中国物流业与信息业的融合进行研究。就产业融合的创新效应而言,大部分学者的研究聚集于理论层面,肯定了产业融合对技术创新活动的重要作用。Hacklin(2005)认为技术融合将形成新兴领域,导致企业的战略规划及技术管理等方面做出改变;陈柳钦(2007)认为不同产业的技术融合能够缩短产品生命周期,加快现有技术和产品被取代的节奏,为新产品和新服务的出现提供机会;王金友(2009)阐述了产业信息化能产生包括竞争激励、技术创新、组织创新、管理创新等一系列的创新效应。然而关于产业融合对创新影响的实证研究偏少。Frishammar(2005)以206家中型制造企业为样本,研究得出制造企业信息管理与创新绩效显著正相关的结论;韩先锋、惠宁等(2014)基于2005—2011年中国工业部门分行业面板数据,研究发现信息化对中国工业部门技术创新效率产生了显著影响;张龙鹏和周立群(2016)利用2012年世界银行对中国企业所做的营商环境调查,确定了企业工业信息化水平对企业新产品价值的提升作用。
诚然,上述研究具有启示意义,但相关研究还存在以下缺陷:第一,关于产业融合影响创新效率的理论研究,大多数学者阐述了产业融合对创新效率的正向作用机制。但制造业与信息业两系统的融合是一个动态演化的复杂过程。在融合发展后期,产业融合有可能面临“信息悖论”的风险。由于产业基础和融合战略的落差,融合的创新提升效应可能发生改变。因此,本文尝试拓展融合创新效应的阶段性动态影响机制。第二,现有实证研究绝大多数从全国整体视角分析产业融合创新,很少从区域或省份层面细化产业融合和产业创新的关系,不能充分揭示产业融合发展的区域结构特征以及融合创新效应的区域异质性表现。鉴于此,本文将以区域异质性为分析视角,以制造业与信息业融合对制造业创新效率影响的探索性理论研究为依托,以29个省份(西藏、青海数据缺失)为研究对象,运用耦联评价模型和随机前沿分析方法分别测度全国及东中西部三大区域2006—2015年制造业与信息业的融合水平和制造业创新效率,构建面板回归模型,实证检验产业融合对制造业创新效率影响的区域异质性效应,并依据实证结论提出政策启示。(来源:《区域经济评论》)
责任编辑:旅游策划公司|农业策划公司|乡村旅游策划公司|企业咨询策划公司|策划公司|咨询公司|城乡文旅规划|项目可行性报告|养生养老策划公司|项目策划公司|规划设计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