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完善技术引进结构促进自主创新的政策建议
高新技术产业是区域经济社会实现高质量发展和提升产业竞争力的重要影响因素,也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根本保证。当前,我国的高新技术与发达国家相比总体上存在着巨大差距,一些关键核心部件还受制于人,这严重影响了我国科技竞争力和国家创新能力的提升。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这种技术差距可以成为我国高科技产业通过技术引进赶超发达国家的窗口,通过引进使我国高科技产业的创新效果得到更快提高。因此,加强自主创新,推动科技进步,是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核心与抓手。
1、加大适宜性技术引进
改革开放40年,我国技术引进的规模和范围不断扩大,从传统的重工业向制造业、金融业和IT等典型的服务业转变。在国内人口和全球自由贸易红利的帮助下,中国在30年间依靠投资和出口迅速发展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在世界经济发展的进程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即便如此,我国仍面临如产业转型升级步伐缓慢、高科技产品缺乏等比较突出的问题。究其原因而言,主要是许多产业缺乏相关领域的核心技术。这与技术引进中软件技术和知识技能方面的引进不足有很大关系。由于当时忽视软件技术、人员培训和考虑自身技术条件,在引进成套设备后难以掌握和控制生产设备的现象较为严重,很多企业往往会重新改造设备,降低设备效率。在没有很好地消化吸收新技术的情况下,形成了不断引进或更新更多的机器设备,不仅浪费了大量的有限资金,还加大了人力成本的投入。而且在技术引进的早期阶段,由于我们缺乏对前沿技术的了解,难以把握市场的发展趋势,很多进口的技术是已经淘汰了的,或者是设备已经过期很多年的。这样的技术引进,想要实现企业转型升级和提高生产效率是不可能的。
2、加快消化吸收先进性技术
长期以来,中国对进口技术的消化与吸收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甚至忽视了技术引进与消化吸收协调发展的重要性。国际经验表明,对于进口的每1美元技术,企业需要配套2至5美元来消化与吸收。据日本工业和技术研究所在20世纪60年代中期对日本技术进口和技术吸收支出的调查,日本机械工业研究支出的16.9%用于外部进口,而68.1%的支出用于消化吸收。日本电工行业的研究费用的24.4%支出用于外部引进,而48.1%的支出用于消化与吸收。1997年我国在技术进口方面的支出为236.5亿元,消化吸收仅用了13.6亿元,仅为引进费用的5.8%。20世纪90年代技术引进的指导思想对目前的技术困境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因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技术引进与消化吸收的关系,处理好引进适当技术和先进技术的关系,为实现未来10-20年的技术创新和产业革命奠定基础。事实上,我们无法统一为所有产业选择先进技术或适用技术,但我们必须要考虑当前发展阶段以及现在的消化吸收能力,还要充分考虑长远的产业规划和技术发展趋势,以便使我国的技术引进不仅当前有用有效,而且还要能够促进自主创新的发展。
3、大力推进自主创新
“科技是国家强盛之基,创新是民族进步之魂”。改革开放40年的实践证明,我国正是通过引进发达国家的先进设备与技术,快速缩小与技术先发国家的差距,通过消化、吸收和创新,逐步实现了跟跑并跑,并在一些技术领域实现了领跑。我国对于一些尖端技术的集成攻关具有很大的优势、很好的经验,也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在一些高端技术如芯片和一些基础技术的发展方面,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在技术储备、研发能力和科技人才等方面还有很大的差距。全球化时代及资源禀赋决定了很多技术及产品来自于相互协作,但作为大国,对于一些重大的基础技术及产品必须有自己的技术积累与人才储备。技术引进是一些发展中国家解决经济发展难题的一个快速、便捷、有效的手段。新时代我国的经济发展将会进入更高效率、更低成本的可持续高质量发展阶段,这些要求对产业结构升级也有了更高的标准。技术引进能够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因此在制定技术引进的政策时,就必须考虑消化吸收所引进的先进技术,不断积累科技实力,实现技术引进与自主创新有机统一,实现产业结构升级与自主创新协同发展,为我国建立现代化经济体系、实现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来源:《南京社会科学》)
责任编辑:旅游策划公司|农业策划公司|旅游规划公司|乡村旅游策划公司|企业咨询策划|品牌策划公司|企业咨询公司|家族管理办公室|城乡规划设计|项目可行性报告|养生养老策划公司|项目策划公司|规划设计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