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知识的概念及框架
(一)评估知识的两个维度
1、这件事情对我的价值的高低;
2、这个价值随着时间变化的衰减程度。
我们热衷于做的很多事情其实是属于价值半衰期比较短的事情,也就是说,我们在做的时候可能很享受,但是过了一段时间发现没什么价值。这样的话,我们经常会觉得像手里捧着沙子,捡到一些东西又漏走了,没有一个长期的积累。
(二)什么是半衰期?
半衰期这个概念最早出现在核物理学中,用于表示一个同位素衰减的速度。后来其概念迁移到医学领域,医生或者研究者需要去评估药物进入体内以后,在血液中的浓度变化。药物进入循环系统后会达到一个峰值,之后会逐渐衰减。
从物理学到医学是一个知识的大范围跨越和迁移。一个原本旧的知识,因为到了一个新的领域就变成了一种新的一种知识。
(三)知识两分法:一阶知识vs二阶知识
一阶知识:比如说你是在学校学的某一个专业,或者你是在工作岗位上的某一个职业身份,在这个专业设定下,你可能会选很多直接相关的知识,这些知识就是一阶知识;
二阶知识:就是看上去跟现在所学的事情不相关,但如果把这些知识进行了恰当的迁移,迁移到了现在所从事的领中,这个知识可能会变得非常有用。
很多一阶的知识也会有一个衰减的过程,就像有些研究知识其实也有半衰期。比如说有学者,在国际一些著名的医学刊物上发的论文,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论文的结论有些就是被发现其实是错的或者是过时的,过了几年以后,有50%的医学的知识会被认为是错的或者淘汰的。医学知识的半衰期是4—5年。
有位学者曾在国际一流的物理学期刊上发表了论文,大概过了十年以后,他统计发现在这个期刊上的论文有50%的结论是错误的,这也就意味着物理学知识的半衰期是10年。还有研究发现,工程学的知识的半衰期是两年,甚至两年不到。而互联网这个领域,它的半衰期可能更短,这就是提示我们要持续学习,不能懈怠。由此带来的启示:
1、终身持续学习:大学里学的这些东西仅仅是个开始,毕业以后,如果学习停滞了,一年两年之后你就落后了。所以你必须持续学习你所在领域,新出现的东西和有价值的变化,跟上变化的步伐。
2、广泛关注各类知识:如果你仅仅盯着一阶知识,盯着你自己所在领域的东西,你会发现很多知识会被淘汰掉,你并没有建立起你的差异化的竞争力。
二、如何建立差异化竞争力
你需要从其他领域的知识着手。善于把其他领域的知识迁移到你所钻研的领域,让一阶知识转变为二阶知识变成一种新的知识,这样的话,你就可以通过二阶知识,积累与别人不同的竞争力。
(一)与两种知识概念相关的两个专家概念
一种叫常规型专家,还有一种叫适应型专家。
常规型专家:比较善于解决常规的情形下的常规的任务和挑战,重复之前出现过的挑战,他能够比较高效地去解决,但是对于新的问题和情况,可能会有点束手无策。
适应型专家:能够适应环境的变化,创造性地解决这些问题。在这两种专家中,适应型专家是一种更厉害的,更高阶的专家。
(二)依据这两种专家的,将职场人划分为3类
第一个层次是新手:掌握少量的一阶知识,在完成任务的时候仅仅是通过模仿或者严格遵照一些指令,去完成一些简单的任务。
第二个层次是常规性专家:对一阶知识的掌握比较完备,但他只能够解决比较常规的问题。
第三个层次是适应型专家:除了能够掌握完备的一阶知识之外,还能够掌握相当数量的二阶知识,在这两类知识同时掌握的情况下,既能够解决常规的问题,而且还善于运用知识的迁移,去创造性的去解决新的问题。
三、如何有效的筛选信息
基本原则:专心为主,博览为辅
专心为主,我们需要给自己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树立一到若干个主旨问题。这些主旨问题应该是你特别感兴趣,特别想解决,并且跟你所从事的专业或者职业相关的;这些问题需要你在一个比较长期的时间范畴内持续思考,获取相关的信息,然后不断探索和发现,逐步接近问题的答案。
使用主旨问题筛选信息时,并不需要限定在某一单个学科的边界内,这样既能保持信息的专注,同时又不会自己划定边界。所以,主旨问题既是信息的筛选器,也是思考中枢。要想在一个领域有所成就,必须要做到专注。这个专注需要你用主旨问题牵引着你获取信息。每天摄入的这些信息就像一盘珠子,可能是有价值的,如果没有办法整合起来,它们仍就是一盘散沙。
但如果长期用这种某个特定的主旨问题去筛选信息,有可能导致视野过于狭窄,思维模式固化。为了弥补这个不足,我们需要通过第二种的机制去弥补:随机漫步法。就是指我们可以很随意地采集信息,无意发现一些很有价值的东西。
四、如何对筛选好的信息进行加工
这里以看书为例,看书的方法多种多样,但是我们看书有一个基本的原则,就是要根据自己的需要,灵活选择看书的方法。由于我们不可能同时关注一本书的不同维度。所以看书的时候,不善于选择特定的角度,维度和视角去看书,这本书更深层次更有价值的东西,可能就会忽略掉。
苏东坡提出过一种叫八面受敌的读书法。“卑意欲少年为学者,每一书皆作数过读之。书之富如入海,百货皆有,人之精力不能尽读,但得其所求者耳。故愿学者,每次做一意求之。如欲求古今兴亡治乱,圣贤作用,且只以此意求之,勿生余念。又别作一次,求事迹故实,典章文物之类,亦如之。他皆仿此。此虽愚钝,而他日学成,八面受敌,与涉猎者不可同日而语也。”
读书就像到海里面一样,有各种各样的东西都有,人的精力没法全都读遍,只能去求得你所关心的这些东西,你每读一遍,就按照你的某一个方面去读。
举个例子,有一本书叫《创造力》,这本书里有一页讲的是一个天文学家做出重大发现的一个故事。一般人看到这个故事可能觉得没什么,但如果特别标注出这个科学发现背后所使用的方法,就正好体现出科学发现的典型结构。
在这个结构里面,最初是海量、杂乱无章的数据,怎样从这些数据中发现有价值的信息,就需要去关注很多细节,然后进行深入比较发现重要信息,最后进行分析。
五、信息分析模型
(一)底层结构
首先,要找到一个分析视角进行信息的提取,接着进行深入的分析,尽可能找到一些底层结构,那么有哪些底层结构呢?
比如说一个东西的构成,流程,优先级,因果关系,类比关系,这些都是非常典型的底层结构。乐高的积木风靡全球,它为什么这么厉害,因为它用一种最基本的单元进行大量的组合,可以产生各种各样的东西。
我们的知识体系也是类似的。把它们作为一个知识单元,把有价值的单元收集起来加以组合。碎片本身是有价值的,直接去把别人既有的知识体系照搬过来是远远不够的。你需要把别人的知识体系分解,筛选,提炼,再组织成一个体系。
(二)台阶挑战
成为一个专家要经历很多台阶,每一级台阶都是一个新的挑战。大多数人走得仅仅是第一个台阶,就是存档,比如说把一个东西记下来放在笔记软件边。这种存档仅是物理层面上的存档,相当于从一个服务器转移到了另一个服务器。
要进入你的头脑,其实需要第二步的提取工作,提炼出一些知识碎片,然后去洞察一些深层次的结构。在此基础上,得到了很多有价值的知识单元,建构一些更大的组块,变成有创造性的成果,这就是一些从事创造性活动的专家。
责任编辑:旅游策划公司|农业策划公司|乡村旅游策划公司|企业咨询策划公司|策划公司|咨询公司|城乡文旅规划|项目可行性报告|养生养老策划公司|项目策划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