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咨询中心

MANAGENT CONSULTING CENTER

咨询热线:

13880816811   13980851861

新闻资讯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新闻资讯
日本长寿企业的风雨沧桑(一)
发布时间:2019-04-16

东瀛日本,弹丸之地,却拥有全球最多的长寿企业,代代传承达百年以上的家族企业就达到近10万家。这近10万家百年家族企业能够基业长青至今,至少经历并克服了战乱、饥荒、大地震、经济危机等一系列时代苦难的考验。

据日本东京商工研究机构的调查数据显示,截止2016年,全日本超过100年历史的老店铺和企业竟达33069家之多,比2012年的调查增加了5628家。日本千年以上的企业有7家,最老的企业是木造建筑行业的“金剛組”,距今已有1439年的历史,日本可谓世界长寿企业的国家。  

株式会社金刚组 距今已有1439年的历史

財団法人池坊華道会 距今已有1430年

庆云馆(旅馆)距今已有1300多年,被认定为世界最古老的旅馆......

中国最古老的企业是成立于1538年的六必居,之后是1663年的剪刀老字号张小泉,再加上陈李济、广州同仁堂药业以及王老吉三家企业,中国现存的超过150年历史的老店仅此5家。此外,中国中小企业的平均寿命仅2.5年,集团企业的平均寿命仅7~8年,与欧美企业平均寿命40年、日本企业平均寿命58年相比,相距甚远。

日本人天生性格追求极致完美、严谨、执着、精益求精,当自认为技术还不够完美时不会拿出手。

在技术研发方面,日本有三个指标名列世界第一:一是研发经费占GDP的比例列世界第一;二是由企业主导的研发经费占总研发经费的比例世界第一;三是日本核心科技专利占世界第一80%以上。

这意味着日本整个国家对技术研发的重视,同时也告诉我们为什么日本科技能独步天下。经济不只是单纯地建造工厂,然后高效运作,日企不只在于表面丰田、松下、索尼、佳能、日立……,而是更多在国际市场上众多领域的“隐形王者”。

日本长寿企业长盛不衰的原因有很多。日本长寿企业比欧美做得更好,日本企业投资都讲究战略,注重长远投资和利益回报,每每投资都考虑几十年以后的市场定位和变化。反思我们中国企业,是如何经营思考的?

一、企业的追求不同

中国的很多企业家,在主业上小有成就之后,便立马开始“多元化”战略,投资房地产、投资股票证券,总之什么赚钱快做什么。

而日本的企业家给人的印象似乎对产品本身更感兴趣。日本被誉为“工匠国”,其企业群体的技术结构犹如“金字塔”,底盘是一大批各怀所长的几百年的优秀中小企业。这些企业或许员工不足百名,但长期为大企业提供高技术、高质量的零部件、原材料。很多中小企业在世界市场上掌握着某种中间产品、中间技术的绝对份额,甚至不乏独此一家。

从两者区别是中国企业只是赚钱,日本企业才是做事业。两者结果可想而知,日本有几万家百年企业,而中国真正意义上的百年企业一个也没有,这是就是原因。

二、对投资的理解不同

在中国企业家眼里,技术基本上等于先进的设备,所以中国老板的设备一个比一个买得先进,但花钱培训技术员却舍不得,培训全员的老板则更是少之又少。曾听说过这样一个真实的故事:某位家具公司的老板花750万买了一台日本的设备,但却舍不得花40万培训一批技师,结果被不懂操作的工人把机器搞坏,只有再花50万去修,这样的例子在中国比比皆是。

日本人跟中国人不太一样,他们买设备可能精打细算,但是学习技术比较舍得花钱,而消化技术则更舍得花钱和精力。打个不太恰当的比方,我们的设备是100分,他们的设备可能是80分,我们用的运用率只有30分,而人家用到95分,这样算来,我们的100×30%,只有30分,而人家的80×95%有76分。他们用80分的设备却胜过我们100分的设备,这就是差距,也是软实力的差距。所以,设备并不是最主要的,技术才是最重要的。

中国和日本企业的差距还可以用一句话总结:表面看得懂,根本学不会,更是坚持不了。举个简单小例子,日本企业要求车间的地板每天要清洁十次,这样才能保持环境的清洁和产品的品质。日本工人听了以后,保证每天十次,一次不少,坚持不懈。我们头三天十次没问题,一个星期过去,十次就变八次,慢慢地八次变五次,最后一周一次也保证不了。我们连一个最基本的事情都是如此,很多的技术指标、细节,就是在这样的自我松懈中变形,进而影响产品的品质和企业信誉。

三、对速度的理解不同

所谓“规则”就是规定和法则。在这方面中国人总是比日本人“聪明太多”,总可以找到规则的漏洞,总要耍点小聪明。而日本人不一样,他们看起来很傻,只懂得死心塌地的严格遵照执行。

所以,日本人做事非常守时,从不迟到。这一点和中国人经常迟到,坐飞机从来都是误点,而且有层出不穷的理由不同。此外,日本人之间都是文质彬彬,特别尊重,这一点也与“规则”有关。因为日本是一个非常注重礼仪、文明的高素质国家,这样就形成了一个非常有规则和秩序的社会。在日本等车,看不到中国特色式的争先恐后,而实际上按规矩排队不但不会耽误时间,反而会节省大家的时间。如果都去挤,总体而言反而会浪费时间。这个道理可能大家都懂,但中国人就是做不到。我们不断在为自己的小聪明付出沉重代价,但我们却依然死性不改。

一个社会的进步和文明程度,与人们对规则的理解有着直接的关系。规则越多的地方,秩序越好,自由其实也就越多。没有规则,就会一盘散沙,一片混乱,效率也就无从谈起。中国有句古话叫“聪明反被聪明误”,说的恐怕就是这个道理!

四、对规则的理解不同

所谓“规则”就是规定和法则。在这方面中国人总是比日本人“聪明太多”,总可以找到规则的漏洞,总要耍点小聪明。而日本人不一样,他们看起来很傻,只懂得死心塌地的严格遵照执行。

所以,日本人做事非常守时,从不迟到。这一点和中国人经常迟到,坐飞机从来都是误点,而且有层出不穷的理由不同。此外,日本人之间都是文质彬彬,特别尊重,这一点也与“规则”有关。因为日本是一个非常注重礼仪、文明的高素质国家,这样就形成了一个非常有规则和秩序的社会。在日本等车,看不到中国特色式的争先恐后,而实际上按规矩排队不但不会耽误时间,反而会节省大家的时间。如果都去挤,总体而言反而会浪费时间。这个道理可能大家都懂,但中国人就是做不到。我们不断在为自己的小聪明付出沉重代价,但我们却依然死性不改。

一个社会的进步和文明程度,与人们对规则的理解有着直接的关系。规则越多的地方,秩序越好,自由其实也就越多。没有规则,就会一盘散沙,一片混乱,效率也就无从谈起。中国有句古话叫“聪明反被聪明误”,说的恐怕就是这个道理!

五、日本工匠精神与诺贝尔奖   

对国人来说,诺奖是个不容易解开的心结。这几年,莫言和屠呦呦刚分获诺奖的文学奖及生理学或医学奖,缓解了我们的焦虑,但2016年日本又让我们不淡定了——在继2012年、2015年之后,日本的科学家大隅良典再获生理学或医学奖,并使其2000年以来获诺奖人数达到了15位。

日本的诺奖现象,我们需要关注的是他们所特有的那种只与自己较劲、坚持把东西做到极致的“工匠精神”,是一种不依赖于外界的内心驱动。

2002年获得诺贝尔化学奖的日本人田中耕一为了能与实验为伴,一直无意于升迁;2016年获得诺贝尔奖的大隅良典,自认乖僻,“不喜欢与人竞争,做别人不做的事情是快乐的本质”。这种传承,在中国古亦有之,那就是安贫乐道、“板凳要坐十年冷”的学术精神,这也是中国古代多大师的根源。

中国离强国还有很远的路要走,要想成为真正的经济强国,不能依靠吹牛逼、炒房产、炒金融、吹泡泡,还需要向学习务实精神,通过脚踏实地、培养扎实的实业做支撑。

六、凭什么日本能有7家千年企业?

有统计称,截至2012年,在日本存续超过100年以上的“长寿企业”已突破2.1万家。历史超过200年的企业有3146家,为全球最多,更有7家企业历史超过1000年。排在世界最古老企业前三位的都是日本企业! 

超过200年历史的长寿企业在欧洲也不少:就连仅有200多年历史的美国,百年家族企业也达到1100家。而在中国,经营历史超过150年的百年企业,仅有6家。它们是六必居(1538)、陈李济(1600)、剪刀老字号张小泉(1663)、同仁堂药业(1669)、王老吉(1828)、全聚德烤鸭(1864),而超过100年的企业还有吴裕泰茶庄(1887)、张裕葡萄酒(1892)以及青岛啤酒(1903)。也就是说中国的百年企业仅仅只有10家!

不仅如此,中国企业的平均寿命也是令人唏嘘。有抽样调查显示,中国民营企业的寿命仅3.7年,而美国企业为8.2年,日本企业为12.5年。在中国存在着这样一种令人心悸的崩盘现象,所谓“成功3年,崩盘3天”。 

那么日本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的百年企业?日本究竟是如何实现让企业永续经营的?它有哪些方面值得中国企业学习?

 

 

责任编辑:旅游策划公司|农业策划公司|乡村旅游策划公司|企业咨询策划公司|策划公司|咨询公司|城乡文旅规划|项目可行性报告|养生养老策划公司|项目策划公司|规划设计公司


地  址:成都市双楠路龙门巷50号  电  话:028-69295652  手  机:13980851861 / 13880816811  邮  箱:zshceceo@163.com  Q Q:1183018636

Copyright @ 1998 - 2012 www.zshc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四川智森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备案编号:蜀ICP备2024073607号

技术支持:中联无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