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常振明的决定
时间拉回2016年,在得知麦当劳中国正在寻找中国的长期战略合作伙伴时,张懿宸便去向中信集团汇报,告诉常振明这件事。彼时,常振明认为首先从投资角度上,这对于中信是一件好事。
之后,他问了张懿宸一个问题“你估计花多少钱?”张懿宸说,“初步估计20亿美金左右。”“麦当劳全球市值是多少?”常振明追问。“1000亿美金。”张懿宸说。“中国只占全球的2%-3%,太低了,那值得投!行,你去谈吧。”常振明说。
于是,中信正式启动收购麦当劳中国的步伐。中信启动收购麦当劳中国之后,发现中信旗下的中信农业基金入股的首都农业集团也对这次收购感兴趣。首农是当时麦当劳中国在北京和广东地区的合作伙伴,于是,中信便和首农沟通,既然都是一家,中信又已入股了首农,双方达成共识,由中信来收购麦当劳中国。交易的时间显示了达成共识的速度。半年之后,在2017年的1月9日就已经签约,2017年7月31日正式完成交割。在交割之前,中信就参与了一些麦当劳的说明会,帮助深入了解麦当劳的业务状况。
1979年,由前国家领导荣毅仁创办成立了中国国际信托投资公司,为中信集团的前身,2002年进行体制改革,更名中国中信集团公司。中信是一个极其独特的平台。业务也比较特殊,很多国有企业都位于垄断领域,但中信在市场化领域展开竞争。2014年,中信集团将大部分资产注入中信泰富而实现上市。
中信股份上市后,集团的战略导向发生了明显变化。一个变化是,在集团上市之后,中信寻求实业与金融的较均衡发展战略。这几年,非金融业务利润已大幅上升。在新经济方面,消费领域是一个重要的关注。中信对于消费者并不陌生,金融业的银行、证券网点、以及中信书店等等,都是一个广泛接触消费者的管道。
对于正在寻求消费业务的中信来说,麦当劳此时的出现,恰当其时。投资于特许经营模式是一种更加安全的投资方式,成功的机会也多一些。特别是麦当劳已经建立了一套非常成功的特许经营模式,并在消费者心目中建立了强大的品牌。中信重点发展的农业板块也将会形成协同效应;在零售银行业务方面的实力;与房地产和互联网公司的合作伙伴关系,麦当劳就是能够将这些管道和能力统合起来的抓手。
“麦当劳作为一个在消费领域的投资,从战略上是正确选择,麦当劳在消费领域绝对是最有影响力的品牌之一。”张懿宸说,“中信集团内部很多分支机构都和麦当劳有合作,双方的协同效应很强,集团的协同部门也经常与麦当劳联系,例如中信的优享+其主要的客户来源之一也是与麦当劳的合作。”
三、麦当劳的选择题
“(中信)是众望所归。”张家茵说。张家茵参与了整个交易的全过程。“这是一个自然而然的过程,没有争议。”麦当劳为中国特许经营商的招标规定了这样的五个条件:
一是财务实力。
二是可与麦当劳优势互补的资源,例如地产资源、供应链资源和政府资源等。
三是合规和诚信经营,以及相同的价值观。
四是深耕中国的企业历史与文化,这就意味着,这位中国合作伙伴,不单纯是一个投资者。
五是政府关系和对中国政策的理解。
在这样的标准下,麦当劳团队和摩根斯坦利开始筛选竞标并递交计划书的企业,经过一轮又一轮的收敛和讨论,从众多竞标的企业之中,中信股份脱颖而出。
恰如麦当劳在特许经营商的五大标准中希望的一样,中信集团正是植根于中国本土的企业。
中信是中国最大的综合性企业集团,拥有多元化的业务组合,这种多元化发展使中信在规模、业务网络、财务实力以及国际影响力等方面形成独特竞争优势,特别是在零售银行业务方面的实力以及与房地产和互联网公司的合作伙伴关系,将为运营带来非常有价值的专业经验。
但这并不是意味着没有分歧,类似的话题不得不摆上台面。同业竞争上,与麦当劳有冲突的业务怎么办?比如中信书店、咖啡;是否允许中信或者中信资本投资其他连锁企业;是否允许中信或者中信资本运营餐饮企业?供应链上,中信旗下的农业板块,是否可能成为供应商?战略规划上如何达成一致?
“中信资本本身是一个多元化的混合所有制企业,中信对麦当劳的管理采取的是市场化管理,主要由董事会对企业进行管理。新公司的股东结构,也是国际化的股东结构。”张懿宸说。
在供应商板块,原则上特许经营商不能介入供应环节,而是纯粹作为餐厅运营者,但中信在农业板块也正在加速布局,如首农集团、中信农业等等,而麦当劳中国正在高速发展,需要不断引入新的供应商,帮助进行产品创新。
但麦当劳在全球都有非常严格的流程和系统来挑选、评估、审核供应商,确保产品符合相关的法律法规和麦当劳的标准。所以在选择评估现有及潜在的供应商时,还是会坚持使用全球的标准。
张家茵称,麦当劳中国和麦当劳全球并没有就这次交易发布“麦当劳中国未来不得上市”的规定,但她也表示,目前麦当劳也没有将其中国部分上市的计划。
除了强大的实力,中信作为综合企业的一个重要优势就是多年来积累了丰富的跨界商业数据,包括客户、行业以及经济趋势各种相关信息。这一系列特点,也使得这场收购自然而然,顺理成章。
中信股份、中信资本和凯雷集团在2017年1月9日发布公告,宣布对麦当劳中国进行收购。收购于2017年7月31日完成,中信集团成为麦当劳在美国之外最大的特许经营企业,运营和管理中国内地当时约2,500家麦当劳餐厅,以及香港约240家麦当劳餐厅。
中信股份与中信资本、凯雷集团和麦当劳分别持股52%、28%和20%,目标集团获得麦当劳在中国内地和香港的特许经营权,为期20年。收购完成后,目标公司的董事会将由中信、中信资本、凯雷和麦当劳的代表组成。麦当劳现有的管理团队会保持不变。
这项交易的另外一个相关方是凯雷投资集团,这家公司创立于1987 年美国华盛顿特区。杨向东是凯雷投资集团董事总经理、亚太区主席。杨向东将出任新麦当劳中国的董事会副主席。
客观上,有机会与一个在中国拥有特殊地位、有实力和影响力的本土合作伙伴,建立长久合作关系,对于凯雷投资实现其在中国的战略有巨大的利益。在交易成功之后的新闻稿中,杨向东称,凯雷和中信有着丰富良好的合作历史和经验。
这份材料称,对凯雷而言,此次投资使其有机会与一个在中国拥有巨大市场份额和增长潜力的全球知名品牌合作。凯雷在全球的消费和零售领域拥有丰富的投资和运营经验,有能力推动新公司业务进一步增长。
责任编辑:旅游策划公司|农业策划公司|旅游规划公司|乡村旅游策划公司|企业咨询策划|品牌策划公司|企业咨询公司|家族管理办公室|城乡规划设计|项目可行性报告|养生养老策划公司|项目策划公司|规划设计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