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NEWS INFORMATION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新闻中心
旅游产融结合的价值取向
发布时间:2019-01-23

旅游行业是那么朝阳的行业,几乎所有的地方政府、相关机构,都在说要好好做旅游行业,为什么旅游行业这么多年,产融做的并不好?没有资本助力,旅游行业发展可能面临长期的乏力。所以,我们看看旅游产融结合未来的现状是什么,这条路怎么才可以走通?

说到产融结合,从来没有人说房地产行业的产融结合,因为房地产不需要产融结合,更多是资本在追逐它。但是旅游行业一直找不到潜在的发展空间,这里可能有很多理由,例如,旅游产业空间受限,很多人到云南、贵州看到很多的旅游资源,留下很多的照片,但是随后就走了。这个地方太远了,不管有多好的资源,但是跟用户之间的距离太远。 

首先,我们想提两个数字:“4”与“52”,为什么体这两个数字呢?很多景区对消费者是长线目的地,对于长线目的地,消费者每年与景区发生接触最多是4次,不管这个地方再好,一年你跟它发生接触的概率就是4次。

为什么讲52,讲讲武夷山。随着高铁的拉通,武夷山对上海游客变成短途出游,每周都可以去,一年差不多有52周。所以,基于4产生的概率,与52产生的改变,对投资而言的意义是完全不一样的。所以,很多资本方应该转化思维维度,而不是用传统旅游维度来看。

    其次,很多资本方不愿意投旅游,觉得旅游相关产业受限。做来做去都是在景区端,很大程度上依然围绕传统的门票经济。

不过现在,我们看到新可能性的出现,旅游与休闲的边界越来越模糊。我们看到一些曾经不太可能成为景区的地方,有那么高的旅游收入。所以,从产品空间来讲,今天的旅游行业发展前景,并没有制约资本向整个旅游产业流入。

接下来,我们从旅游发展核心要素看产融结合的现实机遇。旅游渠道方面已经获得资本的大力投入,驴妈妈本身就是一个例子,所有渠道方面的崛起,跟中国资本方对旅游重视有很大的关系。不过在资源、服务端过去大的融资案例,几乎看不到,这样的失衡是今天看到关键的问题所在。

今天的资本如果要注入到整个旅游产业会不会再注入到渠道呢?不会。 

为什么驴妈妈那么快速的成长呢?2008年只有我们一家基于互联网自助游的服务商,2万多家景区,只有这样一家可以服务。

中国旅游景区这一端有很突出的特征,资方在投资驴妈妈的时候也在探讨,大的VC、PV投资一家公司的时候,想看看在美国、欧洲能否找到一家对标企业,但是发现找不到,原因是中国景区与国外景区有很大的差异。没有哪个国家的景区像中国这么发散,很多发达国家旅游目的地集中化程度比较高,中国还是小散乱。

中国未来的景区,也就是资源端与服务端,会有品牌化、集中化的必然过程,不仅在中国发生,在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都会发生。

机遇不在渠道方,而是从渠道爆炸式的增长中,转移到资源端、服务端。茶卡盐湖这样的案例,在中国有很多,但是我们的资本方、运营商,并没有用恰当的角度来关注这样的可能性。

基于上面的判断,旅游产融结合面临着什么问题?查百度上产融结合的定义,是产业与金融业在经济运行当中为了共同发展目标和整体效益,通过参股、控股、5人以上参与等方式进行内在结合与融合。合作但缺乏共同愿景,大家想得到的东西是完全不同的。使得今天三者真正融合非常困难。

既然我们共同的愿景出了问题,未来到底怎么思考愿景呢?给两个维度,一个是从狭义的产融结合的维度看突破。未来若干年产融结合关键应该是在目的地,而非景区。因为旅游产品非常有意思,如果我们生产出一个手机,卖出手机同时实现了所有的价值。

但是旅游到了一个景区,买了景区门票之后,更多贡献是在景区之外,为景区周边繁荣带来很大可能性,甚至远远超过门票的收入。很多人不愿意投景区,都是为别人做嫁衣。如果集中在景区单纯门票收入上,还是无法突破的。

另一个要点在于品牌。前面说了产品很多溢出价值,将植入到产融结合的方面。只有在非传统观光旅游、幸福产业当中,我们才可以创造更大的价值。

从广义的产融结合的维度来看,换个地方生活几天是必然趋势,推动了产融结合更大的场景。今天很多五星级酒店卖的比民宿便宜,去很Low的民宿住一晚可能要花几千块钱,但是五星级酒店可能几百块钱。

所以,创造真正产融结合的土壤,是我们对生活方式的创造,使得产融结合在旅游领域里面找到更有效、更持久、更强有力的生长土壤;此外,全面更新对旅游产品的内涵能创造出更大的价值创新空间。

台湾很多所谓的景区,为什么说是所谓的景区,以为是景区,关注到收入结构的时候大吃一惊。一个休闲农业景区,除了景区的身份之外,还里还是台湾高端餐厅水生植物的供给方。一个欧式休闲庄园,门票收入在其中占比非常低。一个农业休闲园,才知道那里是台湾最大的种苗基地。你说它是旅游吗,是旅游。你说他不是旅游吗,也不是旅游。是旅游,因为很多人去那去玩,不是旅游是因为收入占比很少。所以,中国致力于旅游开发的话,应该从产品往内容转移,门票不能涵盖所有。 

产融结合之产,不是产品。我们去看很多中国旅游强县,大家可能脑海当中有很多名字,但是有没有一个很痛苦的印象,中国旅游强县同时又是贫困线县。真正有价值的东西,跟台湾人做休闲农业或者景区观光业一样,旅游应该被看做是一个杠杆行业。所以我们往往可以看到旅游更大的价值可能。

最后简单总结一下,之所以提出来产融结合的话题,在这样的一个受重视的行业里面,在这样的朝阳行业里面,也许我们可以尝试退一步,旅游退一步,产融结合进一步。政府应该着眼于旅游产业的杠杆属性,而不是单纯的作为某个地方的支柱产业。

资本需要转化盈利目标,因为中国这些资本对盈利预期都是建立在房地产预期上,这是不可能。随着中国经济进入新时代,哪个事情可以支持每年12-14%的收益以上呢?可能10%是不错的。对于企业而言,更多关注产业化,而非产品化的盈利。我们可以做一家与旅游有关的企业,但未必把旅游价值的实现,当作未来的所有。

 

 

责任编辑:旅游策划公司|农业策划公司|乡村旅游策划公司|企业咨询策划公司|策划公司|咨询公司|城乡文旅规划|项目可行性报告|养生养老策划公司|项目策划公司|规划设计公司


地  址:成都市双楠路龙门巷50号  电  话:028-69295652  手  机:13980851861 / 13880816811  邮  箱:zshceceo@163.com  Q Q:1183018636

Copyright @ 1998 - 2012 www.zshc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四川智森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备案编号:蜀ICP备2024073607号

技术支持:中联无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