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NEWS INFORMATION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新闻中心
孔祥智:农业区域公用品牌建设未来将如何发展?
发布时间:2019-07-16

农业区域公用品牌的建设,从来都不是企业和政府的一厢情愿,而是大势所趋,是顺应市场潮流、顺应时代潮流的表现。那么农业区域公用品牌建设有什么样的时代背景?未来发展趋势又会如何呢?

在近日举办的2019首届“中国品牌农业神农论坛”上,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农村发展研究所所长、中国合作社研究院院长孔祥智就上述问题发表演讲

一、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恩格尔系数”逐年下降

新世纪的第二个十年以来,中国经济逐渐进入了“新常态”,在跟农业农村相关的方面,也表现出一系列的特征,其中最重要的特征之一就是“恩格尔系数”的变革。

“恩格尔系数”是指在人们收入当中用于购买食品所占的比重。当人们收入越高时,用于购买食品的部分就越少。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居民的“恩格尔系数”逐年下降,2017年,全国城乡居民“恩格尔系数”为29.3%,2018年为28.4%。分群体看,城市居民“恩格尔系数”2015年已经低于30%,农村居民2018年“恩格尔系数”是30.1%,今年应该能降到30%以下。国际上有一个标准,“恩格尔系数”小于30%叫做“富足”。这就意味着中国14亿人,从整体(包括贫困人口在内)消费这一指标来看,实际上已经进入了“富足”阶段。

这是一个什么样的阶段呢?全世界最发达的国家都处于这个阶段,他们的“恩格尔系数”在20%~23%之间,可能更多一点,而我国接近30%。和这些国家相比,我国人均GDP和他们差距还很远,但消费已经进入了同一个阶段。

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这就意味着我国的农业按照原来的方式发展,已经满足不了城乡消费者需要,甚至农民自己的需要也满足不了。这就是为什么2015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又提出“调结构,转方式”。

1563284483485441.jpeg


二、我国的三次农业结构调整

农业结构的调整,改革开放40多年来大约有三次:

第一次是1985年提出来的,具体表述就是“少种粮食,多种菜”。

第二次是1998年提出来的“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国务院还专门发布了关于促进农业高质量发展、实现高产优质高效的决定,第二次农业结构调整,主要是质量的调整。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孔祥智深度解读:农业区域公用品牌建设未来将如何发展?

第三次农业结构调整,我们认为,到目前为止,我们还没有找到调的是什么。但首要的就是“调结构、转方式”,要转变生产方式:要和过去粗放的、对环境不友好的生产方式不一样。

此外还有品牌建设。农业农村部出台的一系列政策,以及最近几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尤其是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的“一村一品,一县一业”,都在鼓励农业品牌的建设,包括区域品牌、企业品牌。

再放大一点看,第三次农业结构调整是“乡村振兴战略”下的农业产业振兴。打造、创新品牌是这次农业结构调整和“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一个核心内容。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健全特色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强化农产品地理标志和商标保护,创响一批‘土字号’‘乡字号’特色产品品牌”,对农业区域品牌的建设,描述得很具体。

1563284590731454.jpg


三、农业区域公用品牌的打造是“政府+企业”,是一个非常艰巨的任务

据农业农村部发布的数据,目前我国有8000多个农产品区域公共品牌,平均每个县级单位(包括市辖区和县级市)3个左右,每个县(包括自治县)5个以上。平均一个县这么多品牌,我个人的看法是其实绝大部分没有发挥出应有作用,甚至有的还把市场搞杂了。

原本有的地方产品不错,可能几百年之前就已经流传了。一旦打造、注册了这个区域的品牌标志,比如地理标志或者别的什么标志,它就成“唐僧肉”了。本地企业、外来企业都用这个,是典型的公共池塘资源,最后谁都不负责任。

农业区域品牌建设是一个很关键的问题,尤其是区域品牌和企业品牌怎么打造,更是一个非常大的、非常艰巨的任务。2035年,我国要基本实现现代化。在这时间之前,如果不把农产品区域品牌打造好,建立起包括区域品牌、企业品牌在内的中国农产品品牌体系,农业现代化就会成为空谈。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农业品牌的打造,包括区域品牌的打造,是中国农业现代化一体中应有的部分。

我们认为,中国农业区域公用品牌的打造是“政府+企业”。区域品牌是公共资源,在目前情况下只有政府才有权力使用,也可以委托给具有公共管理职能或者是被赋予部分公共管理功能的机构使用,要承担这起“+企业”的职责,这是一个很复杂的工作。中国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的建设,未来仍需要大家共同推进!

 

 

责任编辑:旅游策划公司|农业策划公司|乡村旅游策划公司|企业咨询策划公司|策划公司|咨询公司|城乡文旅规划|项目可行性报告|养生养老策划公司|项目策划公司|规划设计公司


地  址:成都市双楠路龙门巷50号  电  话:028-69295652  手  机:13980851861 / 13880816811  邮  箱:zshceceo@163.com  Q Q:1183018636

Copyright @ 1998 - 2012 www.zshc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四川智森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备案编号:蜀ICP备2024073607号

技术支持:中联无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