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马克·扎克伯格接到一次价值1000万美元的收购,他想都没想就拒绝了。
2005年,Viacom在求购Facebook时,首席谈判代表迈克尔·沃尔夫问扎克伯格为什么不愿意出售公司,毕竟扎克会因此而非常富有。沃尔夫的收购估值甚至到了20亿美元。“你刚看到了我的公寓,”马克回答说,“我真的不需要钱。”
第二年,扎克也没有答应雅虎的10亿美元报价。他拒绝报价的理由是:“我无法解释。我就是知道。”他知道他还能使脸谱网走得更远,而不是出售它,只要他能坚守事业和目的,他知道前方还有更多的机会去制造影响,改变世界。
Facebook最有名的口号之一是:“旅途才完成了1%。”
马克不喜欢别人问他:“你生存的策略是什么?”他说他建立公司不是为了卖钱,所以从来不去思考这个问题。公司建立是为了持久发展。
“我只关注公司的长期建设,”扎克说,“考虑其他会让人心绪不宁。”他要使人相信现在的事业还仅仅是开始。
“那些成功的公司,那些能施加最好影响力并能在竞争中胜出的公司,都在发展的时间线上有长期的愿景。”他如此说道。
扎克伯格总是持续执著地保持对公司以及对公司方向的控制权,甚至在首次公开募股后也不例外——他拥有55.8%的有表决权的股份。
他明白,要想实施他的长远理念并使公司走在正确的路上,他需要在面对利益相关者和反对者时做出艰难的决定。
很多其他公司在首次公开募股后失去了控制,最终失去了远景规划的方向,他不想重蹈覆辙。
扎克伯格不想让短期投资者的片面观点影响公司的未来,他希望像杰夫·贝佐斯一样,不放下手中的武器。
亚马逊1997年公开上市后,贝佐斯让那些认为公司不能赢利的人后悔不已。2012年,亚马逊的股票价格已超出公开募股时价格的100倍还多,他再次让那些认为公司不能赚到足够多钱的人后悔不已。
扎克伯格知道,Facebook的估价也很可能会经历同亚马逊一样的起伏,执行长远理念的路从来不是一条简单笔直的路。但是成功的公司证明了长远的理念值得为之而奋斗。
当人们问及扎克其首要任务时,他都说是公司的增长和用户体验的持续改善。一开始他就想推出一款可靠的产品,而且尽可能推迟对收入的关注,这使得负责运行的人觉得跟扎克并肩工作有困难。给公司带来大量收入的广告商要求网站具备灵活性以及更大的空间,但是扎克每次都予以拒绝,他执著地坚持用户体验至上的原则。
他的信条是,无论怎样,广告应当对用户有用。他觉得如果没有提升网站价值而赚广告商的钱是不对的。对任何妨碍用户使用方便和网站流动性的东西,他都会说不。其他人不断将金钱置于使命之上的评论让扎克很沮丧。
他说:“有件事让我个人觉得有点沮丧……人们一旦说‘你必须这样做才能挣钱’,我就会觉得不安,因为那与公司的精神不相符。我们真正思考的东西和人们误解的东西太不一样了。”
在他的首次公开募股信中,他说:“简言之:我们创建服务不是为了挣钱,我们挣钱是为了提供更好的服务。”这封信包含在Facebook的首次公开募股的计划书中,非常直接地提到了公司的首要任务。
扎克伯格亲自写了那封信,里面很清晰地展现了他的激情、公司存在的目的、他本人着眼长期的远景,以及公司的五条价值观:聚焦影响力;快速行动;敢于冒险;保持开放;建立社会价值。
扎克伯格将黑客文化融入了公司文化。它的内涵包括要求合作、保持机敏以及改进当前产品的渴望。在他看来,黑客文化代表了集体能力,能创造出比个体更好的事物。“我们强力聚焦开放和信息分享,这是成就事业的既理想又实际的策略。”
扎克伯格给予工程师完全的自由——每个人贡献一份力,每条建议都有价值。但是,扎克拥有最终决定权,他确保公司所做的每件事(包括无数的产品迭代)和他的理念保持一致。
扎克伯格偏爱分享功能,它是Facebook的核心:“我真正关心的是让世界更加开放和互联,这是我长期信念的体现。开放意味着获取更多信息,更加透明,在世界范围内分享和发出自己的声音。互联帮助人们保持联系,维系情感,还有保持带宽。”Facebook内部很多人认同扎克的理念。公司因为更高的目的感,改变世界的愿望以及成为参与改变的一分子的兴奋感而热闹非凡。
扎克伯格全心投入自己的理念,也愿意扶持追逐同一理念的潜在竞争对手。2010年,4名纽约大学生建立了一个开放源代码的个人网络服务器,执行一个叫做“移民社群”的分散社交网络服务,以此来挑战脸谱网的统治。
扎克伯格对此没有置之不理或者质疑,他对该项目捐款,认为这个项目很酷。“我认为这是一群很酷的人做的事,我能在他们身上看到一点我年轻时的样子。他们采用的方式能让世界变得更好,像是在说‘我们应该尝试去做’。”扎克说。这样的言行诠释了扎克率真的性格以及他对使命的坚持。
马克·扎克伯格的决策并不一定都是对的,可能会犯许多错误,但是他极其确信自己的理念和改变世界的想法。
公司成为他的后盾,认同他的理念且每天予以执行。单这一点可以说弥足珍贵,它保证了公司长期的成功。或许,确实不应当低估激情和目的的力量。
责任编辑:旅游策划公司|农业策划公司|旅游规划公司|乡村旅游策划公司|企业咨询策划|品牌策划公司|企业咨询公司|家族管理办公室|城乡规划设计|项目可行性报告|养生养老策划公司|项目策划公司|规划设计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