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NEWS INFORMATION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新闻中心
新零售的模式变迁(二)
发布时间:2023-02-21

二、新零售的中心:人的诉求,便宜+便利

讲到这儿,我们想再讲一下零售的核心是什么?出发点是什么?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见解,但我们看沃尔玛,优衣库,和7-11的创始人都提到以用户作为中心,生意的本质,或者说大家的使命感都是为了服务顾客。优衣库讲得更直接,不仅是要为用户着想,更是要站在顾客的思想上去思考,是共情的、站在对方视角思考的理论。

下面谈一谈零售的核心是什么?生意的本质或者说大家的使命感,都是为了服务顾客,所以是 “以人为中心”的。用户的需求一直在进化,因为要更好地满足顾客需求,业态也就不断在演进。

不是为顾客着想,而是要站在顾客的立场上思考。—— 711创始人,铃木敏文

那么,顾客的需求是什么呢?有人总结为“多快好省”四个字,完全没有错误,但是我们认为零售业态有两大切入点,一是更低的成本,二是更好的体验,即一是便宜,二是便利。如果我们只讲零售的渠道,便宜和便利是所有的渠道必须要具备的两个特征。

1、便宜:渠道业态的第一性原理

第一,便宜,每一次零售业态变革,颠覆者都以破坏性、非常有竞争力的价格杀入市场。沃尔玛现在是将近三千亿的市值,毛利是25%,1962年沃尔玛出现的时候,当时美国城镇零售普遍的毛利是在40~50%,意味着沃尔玛对当时的零售业态打了一个对折,这是他的竞争力,一开始沃尔玛就主打低价零售,天天平价,他的切入点就是毫无疑问的便宜。

Costco这家公司也非常伟大,它是沃尔玛市值的差不多1/3,1976年成立的,毛利在相当长时间里面都是11%~12%,我们看去年的年报,它的毛利是在13%,意味着他的毛利在沃尔玛的基础上又打了一个对折,所以它是更极致的便宜。考虑到人员成本,其他的房租成本等等,在卖货这件事情上,Costco在卖货这件事情上是完全平进平出,没有赚钱的,这是非常夸张的打法。他的利润来自于会员费的收入。

永辉,是过去十几、二十年里面发展非常快的中国本土的商超,在相当长的时间里面,它的毛利都在15%~17%,只是最近这两个会计年度里面,毛利慢慢慢慢涨到了20个百分点以上。对比中国的商超,毛利基本上是在20%~25%这个区间,很多都是在25%,永辉也是以生鲜百货低价切入。

因此线下很多的渠道变化引进,都是以非常有破坏力的价格杀入的。线上渠道来看,国内互联网历史上的三波电商渠道变革也是同样的逻辑。淘宝基本比价下来可以买到任何品类的最低价,有人说京东不便宜,我这里要澄清一点,客单和毛利是两回事,客单低肯定是便宜,但毛利更意味着企业在定价里的策略。京东的核心品类是3C和家电,如果大家看京东的年报,自营业务一直是个位数的毛利水平,最近这几个季报才涨到8%~10%,也是毛利极低的零售业态。拼多多更是把低价拉到前所未有的水平,通过订单密度,类Costco的模型,做到了极致低价。

总结来看,不论线上还是线下,在保证产品品质、以及基本的用户体验基础之上,要做大,必须便宜。因为便宜才可能有规模,而规模是渠道的核心竞争力。

4124-6e2b351304449fedf6af3e434b1a4161.jpg

2、便利:生鲜电商的切入点

第二点,我们讲便利。在便宜的基础上,以提升便利性切入。我们一直讲,生鲜赛道是新零售的主战场,因为生鲜的所有模式,放在一张表里来看,纵轴是便利,横轴是便宜。所有的业态,本质上都是在便宜和便利里面取了一个权衡,生鲜这个业态的特殊性在于,不同的城市,不同的人,不同的品类,不同的场景下,大家都有不同的选择。比如希望买货到家,也希望周末到商场里逛一逛,所有的生鲜业态的商业模式,都是基于便宜的基础上,满足相应一波用户群便利的属性,在便宜的维度,体验的维度上,生鲜是最具有代表性的赛道,都是建立在“最低时间成本、最便利的交付过程、最好的服务体验”基础上的便宜。对生鲜新零售,我们有三个判断:

第一,会只是一个解决方案,而是百花齐放。在用户的决策中,时间=金钱,只是不同的人、不同的城市,不同的场景下换算关系不同。基于这个原因,所有业态包括前置仓、社区拼团、超市、卖场都会有自己存在的空间。

第二,短期全国不会一家独大,而是诸侯割据。原因在于生鲜有非常重的线下场景,非常重的线下交付的需求,全国性的公司在两到三年里面是非常难出现的,短中期一定是一个诸侯割据的状态。

第三,长期持续的增长与规模极其重要,出现主流之争。因为就像前面说的,渠道如何去整合其他公司、模式,核心在于规模,我们认为生鲜在未来的发展里面,一定是有一到两个主流业态,它们具有这个能力去整合相邻的业态,所以在长期来看,我们认为生鲜这个赛道,以便利性切入的业态的变革和演进里面,未来最重要的是主流与支流之争。 

以生鲜为代表,所有的新零售的未来都是以“融合”和“混战”作为直观的体现,未来以结果来看,有两场战争:

第一场战争,规模之争,就是钱包份额之争。企业要切到更多的城市,更多的用户,更多的场景,更高的频次,本质上是在消费者的钱包里拿到更多的支出。中国人均可支配收入一年不到三万元,14亿人口对应38万亿的社零,这是每一个中国人把房子、教育这些刨掉之后实物上的消费。所以这个层面,零售本质上是你能切到大家的钱包里面多少的份额?

第二场战争,产业深度之争,就是利润之争。有一个通俗的讲法“吃甘蔗理论”,一百块销售里面,跟你有实际关系的是多少?这里面既包括你对供应链的控制,也包括对物流履约的控制,还包括自有品牌。零售巨头自有商品的比例都非常高,Costco的自有商品贡献了将近27%的销售额,711自有商品贡献了它的将近26%的销售额,自有产品的比例,其实就体现了你对纵向产业的控制,所以我们认为,在整个零售最终其实是争夺主流和支流之争,既是横向市场份额之争,也是纵向产业链价值的之争,最终是横乘以纵权重的乘积。

 

 

责任编辑旅游策划公司|农业策划公司|旅游规划公司|乡村旅游策划公司|企业咨询策划|品牌策划公司|企业咨询公司|家族管理办公室|城乡规划设计|项目可行性报告|养生养老策划公司|项目策划公司|规划设计公司


地  址:成都市双楠路龙门巷50号  电  话:028-69295652  手  机:13980851861 / 13880816811  邮  箱:zshceceo@163.com  Q Q:1183018636

Copyright @ 1998 - 2012 www.zshc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四川智森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备案编号:蜀ICP备2024073607号

技术支持:中联无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