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数字化是乡村经济振兴的产业模式与路径
数字化是乡村经济建设发展的新阶段与新方向,可以加快乡村经济信息化转型,助力乡村精准化脱贫攻坚,开启城乡经济融合新局面,并催生新兴的乡村产业发展形态。建设数字乡村,围绕“一基三化”,以数字技术为基,让乡村产业数智化,乡村生活智慧化,乡村治理现代化。实现:技术进乡、人才回乡、金融到乡、农品出乡、农商兴乡。
体现在几个方面上:数字化是乡村经济发展的新阶段与新方向,可以加快乡村经济信息化转型,助力乡村精准化脱贫攻坚,开启城乡经济融合新局面,催生新兴的乡村产业形态。
基于乡村生态的“数字内容传播”模式以数字内容作为传播媒介,可以拓宽乡村经济增长渠道;
基于乡村文化的“数字创意IP产品”模式以数字创意激活文化元素,可以丰富乡村文化产品供给;
基于乡村资源的“数字平台农文旅”模式以数字平台驱动业态创新,可以开拓乡村线上农文旅,促进一二三产融合发展;
基于乡村主体的“数字工具创客”模式以数字工具拓宽创新思路,可以激发创客群体在乡村经济中的活力。
“十四五”时期,数字化生活消费方式变革将重塑农村大市场,农村电商将成为数字乡村最大的推动力和发展基础,农村电商生态要素将加速整合,农村电商对农业生产和农村消费的巨大潜能将加速释放,将成为推动乡村振兴取得新进展、农业农村现代化迈出新步伐的巨大引擎。
要积极探索电商新业态新模式。引领和规范发展社区团购、直播电商、短视频电商、社交电商、农产品众筹、预售、领养、定制等农村电商新业态,在数字技术和数据的驱动下,聚焦商产融合,探索“数商兴农”的新业态新模式。
数字乡村建设赋予了乡村经济振兴的新机遇和新思路,也是建设网络强国、数字中国、智慧型社会的“最后一公里”,关乎全局,意义重大。
六、深入抓党建促乡村振兴,要党建引领乡村振兴
“推动乡村组织振兴,打造千千万万个坚强的农村基层党组织,培养千千万万名优秀的农村基层党组织书记”“选优配强乡镇领导班子、村‘两委’成员特别是村党支部书记”。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对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做好新时代“三农”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要把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作为基层党组织一项重大而紧迫的任务来抓,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提高村级组织服务群众的能力。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提高村级组织服务群众的能力。
乡村振兴,治理有效是基础。基层党组织要推进组织设置和活动方式创新,增强党组织政治功能,选优配强党组织带头人,落实全面从严治党,激发基层党建活力,提升党组织的组织力。加快构建党组织领导的乡村治理体系。一些地方探索建立重要事权清单管理制度,比如,集体资产处理先行提议和审议、村级其他事务提议和审核、村规民约自治组织和集体组织章程制定完善等等,在实施重要事权中发挥基层党组织领导作用,有力提升了乡村治理效能。
乡村振兴,组织领导是保证。村看村,户看户,农民看支部。“办好农村的事情,实现乡村振兴,基层党组织必须坚强,党员队伍必须过硬。”
以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和乡村振兴,必须选强配优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建设一支政治过硬、本领过硬、作风过硬的乡村振兴干部队伍,增强村“两委”班子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在实践中,基层党组织融入乡村社会、引领乡村振兴的过程,是通过服务和整合实现的。不少地方在提升农村基层党组织整合乡村社会能力上推出创新举措,进一步推动了基层党建和基层公共服务的紧密结合。要坚持走群众路线,确保党员干部积极参与乡村日常事务,有效组织和动员农民,获得村民的信任和认同,为基层治理凝聚人心和力量。
其实在乡村振兴建设时期,是特别需要打通党的思想和方针的上传、下达这个壁垒的,要让党的思想在基层传达,更加需要让基层的声音传递到中央,这点至关重要,方针政策的实施实行,是否准确,合理,科学,取决于上下思想和行动能否通畅一致。
七、乡村振兴是对传媒产业的新机遇
传媒产业作为政府与企业,市场与经济,科技与产业联结的重要通路平台,其上承中央与省地政策的宣传普及,下接民情民意,地域性、接近性强,能有效配合中央宣传贯彻落实关于乡村振兴的方针政策,在顺利推进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发展,在乡村从脱贫攻坚向共同富裕、科技技术进步、文化产业振兴的过程中,起到引领发声、凝聚人心力量、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作用。
在乡村振兴战略的推进过程中,传媒产业既是中央精神的传播者,落实国家政策的引导者,又是沟通政府和三农的桥梁和纽带。因此,传媒产业应该主动承担起助推乡村振兴的时代责任,积极探索和面对乡村振兴时期带来的新机遇与新挑战。
作为一个全新的时代命题,乡村振兴在各地建设推进的过程中面临的困难、涌现的典型、取得的成果、收获的经验、存在的不足等,都需要媒体去调查、总结和提炼,并且转化成为大众和县域能够看得懂,听得明白的故事。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乡村振兴建设发展,乡村经济是需要更多的科技力量投入和落地实施,早前我国的经济发展策略和布局,使得接下来更加需要依靠传媒产业的力量,以图文,声音、视频、立体影像等融媒体信息技术,帮助新型的科研成果和前沿技术,通过媒体的解读,面向县域乡镇释放出它们能够理解和懂得的“知识成果”输出,让地方相关人员明白围绕其当地实际情况和发展需求,需要什么样的技术,需要什么样的人才。
乡村品牌是一种宝贵的无形资产,品牌强农是转变乡村农业发展方式、是实施乡村振兴的必然选择,这也是传媒产业在乡村振兴时期所迎接的新机遇。依托传媒产业在品牌营销、IP塑造、价值输出等专业优势,实现对三农产品的价值升华,提振品牌效能,借力电子商务、直播电商等互联网营销手段,实现“有质电商、价值直播”,打破三农产品“低价营销”怪圈。
传媒产业应在乡村振兴中把握机遇,推动媒体融合,在做好乡村振兴战略宣传报道的同时,讲好乡村振兴故事,做好乡村振兴文化,积极发挥媒体优势,调动产业资源,做精做细社会服务,不断探索创新“媒体+”服务乡村振兴的模式和路径,贡献力量,在成就地方县域乡村振兴的同时,也更加是在成就自身。
八、“逆向孵化”和“逆向创新” 飞地模式助力城乡融合振兴发展
在乡村振兴战略布局和地方政策支持下,主动创新求变,选定发展“飞地经济”这条振兴区域经济,兴村富民道路,为城中村、城边村壮大村集体经济和推动联村共建、抱团发展探索出一条新路,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发展飞地经济,建设周期短、投产即达效,是培育税源、增加收入是最快最直接的途径。
发展飞地经济,全力推动乡村振兴。就要坚持把发展“飞地经济”和“飞地孵化器”模式与全力推进城乡融合、乡村振兴结合起来,抓住产业兴旺这一核心,按照“做优一产、做强二产、做精三产”的主要思路,稳步推进一二三产融合发展。
县域是我国城镇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乡融合发展的关键支撑,对促进新型城镇化建设、构建新型工农城乡关系具有重要意义。“逆向孵化”和“逆向创新”飞地模式助力城乡融合振兴发展,是极具潜力和切实解决地方区域产业经济的有效手段,也将在新征程时期发挥出特色作用和有效能量。
进入“飞地经济”2.0时代,县域主体已不再走梯次转移产业、承接发达地区落后产能的老路,而是更加主动地将“飞地”用作本地与大城市创新协同的新武器。以“逆向孵化”和“逆向创新” 为突出特色“反向飞地”的“飞地经济”2.0时代,呈现出以下两大趋势:
1、经济欠发达的县、市从被动转向主动:过去,产业发展相对薄弱的县市一般是被动等待国家、省、市等上级政府作“官媒”、结“对子”的“飞地”合作机会。如今这些县、市不再被动等待,而是主动出击,积极向大城市靠拢。
2、“飞地”的选择从行政主导转向市场主导:与过去上级政府指定下的“飞地”不同的是,“反向飞地”的布局实际上更加尊重市场的规律。随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城乡一体化的快速推进,产业人口向大城市进一步聚集,县城比起大城市的成本优势正在快速缩减。同时,各地发展产业的意识与经验都在快速迭代增强,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成为必然,县城想要到大城市招商引资,需要让渡的成本正在快速增加。县城招不起大龙头,上市企业,那招商引资那些具有成长潜力的创新型中小企业则必然成为重点。
如果说“飞地经济”1.0的建设,是我国产业转移背景催生出高效产能转移的特色模式;那么“飞地经济”2.0,则更符合当前产业发展从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的转型需求。
县域在谋划“反向飞地”时,要绑定本地企业发展需求,政企“抱团出海”,让大城市“不为我有”的人才能够更好地“为我所用”,助力本地产业创新转型。要以战略的眼光重视“飞地经济”,以之为纽带,打通两地产业市场。县域主动在大城市搭建起的“反向飞地”,是一种以“互联网思维”融入大城市产业生态、抢占产业增量空间的有力平台。它不只是一个孵化器或招商中心,而应是县城瞄准新兴产业增量,在大城市的地界培育自己的产业,抢占新兴产业生态位的前线阵地;更应成为集中展示本地产业实力,助推本地企业走向更高市场的开放窗口。(来源:搜狐网)
责任编辑:旅游策划公司|农业策划公司|旅游规划公司|乡村旅游策划公司|企业咨询策划|品牌策划公司|企业咨询公司|家族管理办公室|城乡规划设计|项目可行性报告|养生养老策划公司|项目策划公司|规划设计公司|乡村旅游规划设计|农文旅规划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