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NEWS INFORMATION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新闻中心
农文旅融合赋能乡村振兴(三)
发布时间:2025-02-17

三、农文旅融合赋能乡村振兴的路径

实践证明,文旅融合赋能乡村振兴是可行的,也是必然的。新时代文旅融合赋能应从主体、产业、市场、科技等方面入手,丰富文旅融合内涵,充分发挥文旅融合的多功能价值。

1、加强多元主体融合,强化主体共治力量赋能。

一是要完善政府对文旅融合赋能乡村振兴的战略部署、统筹管理和服务职能,加大政策、财政扶持力度,完善公共服务体系,探索构建多元主体协商共治新机制。

二是要发挥“村两委”的组织管理功能。作为乡村各项事务的直接管理主体,“村两委”需加强理论学习,改变传统组织观念,强化集体经济组织功能,改进村民文旅自治工作方式,提升实际管理能力。

三是要发挥社会组织公益服务职能。文物单位、旅游协会、科研机构、志愿团体等社会组织要结合自身特长,深入乡村,挖掘乡村文化底蕴,增强文旅产品供给能力,探索文旅融合发展新模式。

四是要发挥企业的资源整合功能。企业既要加强资金、技术和人才支持,也要整合土地、文化、资本、空间等要素,提升文化商业价值转化能力。

五是要发挥村民的主体性功能。作为乡村振兴的主力军,村民可以积极参与文旅融合实践,充分发挥自身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

2、加强多元产业融合,强化产业集聚力量赋能。

一是要注重融合的多元性、丰富性,培育“文旅+”融合发展新业态模式,扩充文旅产业范围,既要推动文旅产业与农业、加工业、生态、教育、医疗等传统产业之间的融合,更要探索其与生物育种、休闲康养、数字信息、网络直播等乡村特色产业和新兴产业的融合,构建多元化、特色化的文旅业态和开放包容的产业开发模式,加快产业集群发展。

二是要根据自身优势和市场需求创新文旅产品生产与销售形式,优化产业融合组织形态,丰富文旅产品类型与功能,提升文旅品牌效应,推动“文旅+”产业融合从叠加到质变的转变,凝聚产业融合的集聚合力。

三是要提升产业多元融合的硬件设备,加强乡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必要的公共服务设施,增强产业融合粘性。

3、加强市场环境融合,强化市场配置力量赋能。

一是要转变乡村文旅融合工作的僵化思维,既要简政放权,为乡村文旅融合发展的行政束缚松绑,也要激化文旅市场主体活力,培优培强乡村文旅市场。

二是要完善乡村文旅市场运作机制,构建公开透明、规范高效的市场准入和退出机制,既要坚持放管并重、宽进严管原则,优化文旅企业从注册登记、项目申报、业务拓展到退市申请的审批流程,提高文旅企业的运行效率,也要提高文旅市场准入门槛,建立企业、个体经营负面清单,打击整治文旅市场中强制消费、诈骗、非法集资等违法违规行为,维护良好的文旅市场秩序。

三是要推动文旅产业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强文旅产品生产、村民生活与市场需求及消费之间的紧密联系,构建良性的市场需求与村民生活需要的反馈机制。

4、加强现代科技融合,强化科技创新力量赋能。

一是要打造智慧文旅综合服务平台。将互联网与乡村文旅进行深度融合,发展乡村文旅数字融媒体做好乡村文旅营销,利用“元宇宙”技术重构乡村文旅场景,打造线上一站式文旅数字化服务,使游客尽情体验沉浸式云上文旅。

二是要注重数字创意文旅产品的研发。根据乡村自身文化特点和市场需求,打造数字化、精品化、智能化的文旅产品。

三是要实现乡村文旅数字化与智慧化管理。利用大数据、云计算和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构建乡村文旅“数智”平台,发展平台数字资源和分析能力,提高线上线下文旅运营管理效率和风险预警与应急保障能力。现代科技与文旅产业融合可以增强乡村振兴的创新动力,加快“数智乡村”建设,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来源:搜狐网)

 

 

责任编辑旅游策划公司|农业策划公司|旅游规划公司|乡村旅游策划公司|企业咨询策划|品牌策划公司|企业咨询公司|家族管理办公室|城乡规划设计|项目可行性报告|养生养老策划公司|项目策划公司|规划设计公司|乡村旅游规划设计|农文旅规划设计


地  址:成都市双楠路龙门巷50号  电  话:028-69295652  手  机:13980851861 / 13880816811  邮  箱:zshceceo@163.com  Q Q:1183018636

Copyright @ 1998 - 2012 www.zshc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四川智森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备案编号:蜀ICP备2024073607号

技术支持:中联无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