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微弱的景气复苏
日经指数的平均值于2008年10月27日刷新了泡沫经济以来的最低点(7162点)。其后股指保持稳定,但长期变动趋势并不稳定。
股指创新低是一种象征性的事件,至少可以判定日本经济又回到了2003年4月的水平。从构筑未来的基础这个观点来看,2002年以后的景气复苏是完全没有意义的。
此轮的景气复苏是由出口增加所致的。出口增长的第一要素是美国的进口增加。其结果是美国的经常收支赤字扩大到了不可持续的程度,也就是日本对美国的出口扩张并不是无限的。
第二个要素是日元贬值。即通过宽松的货币政策和政府干预汇市扭曲宏观经济实现的,这仍是一个不可持续的策略。总之,2002年以后的日本景气复苏是通过两个不可持续的异常条件实现的。
一般认为:2004年“日本经济真正进入复苏期”。作者对此还是存有疑义,并分别在2005年的《钻石周刊》上连载了“请虚心坦诚地看待经济现状”和“企业业绩回升并非真实”等文章,2006年8月将这些连载文章整理后,出版了单行本的《日本经济真的复活了吗?》。其实日本经济并没有真正复活是众人皆知的事实。
2002年以后的景气复苏是在极其脆弱的基础上实现的,现在股票市场和外汇市场所发生的事情并不是有什么新的情况出现,而是早该发生的事情终于发生了而已。
世界股价动荡暴跌其本质是经济泡沫的破裂。经济泡沫因国家的不同而有不同的表现形式,而金融则是相通的,所以股价下跌会在世界各国同时发生。
美国的泡沫表现形式为“住宅价格的上升、住宅贷款证券化商品和再证券化商品的增殖”。在中国和印度的股价因投机性交易而上涨。这些是比较容易理解的,也是通常讨论时的中心议题。
不过,日本发生的泡沫是以较难理解的形式表现的,连这到底是不是泡沫人们还没有清醒的认识。那就是异常的日元贬值,即使泡沫破裂后还在持续地影响着日本经济。
(四)巨变的日本贸易收支
有一种观点认为:“2008年9月以后的股价下跌是一种异常象,并不能反映日本经济的基本面。”报刊上大量报道了这种观点。
还有一种观点认为是“市场失灵”。市场的确是有失灵的时候,然而在理论上市场会对所有可能的信息做出反映,在作出“市场失灵”这个判断之前我们应该虚心倾听市场发出的警告。
2008年10月下旬股价下跌的直接原因是“出口企业年报预告收益大幅度下降”。造成出口企业收益下降的原因是出口量的减少和日元升值,这些并不是“发生了什么新事件”,只不过是被隐藏数年的问题暴露出来而已。
在贸易统计中,对日本出口总体下滑已经有了清楚的表述。2008年8月的贸易逆差为2360亿日元,赤字的主要原因是资源价格上涨导致进口大幅度增加和对美国出口大幅度减少(同比减少21.8%)。也就是说,全球经济环境的变化必然引发日本的赤字。
如表1-1所示,截止到2007年,日本贸易收支一直存在巨额的顺差。所以2008年8月的贸易逆差是令人惊愕的(在特定月度的贸易收支中,出现逆差也是最近的事情,每年1月份的贸易顺差都有减少的倾向,只有2006年1月出现逆差。虽说8月与其他月份相比贸易顺差也有减少的倾向,但并没有出现逆差,2007年8月的顺差额为8762亿日元)
20年前,日本贸易顺差扰乱世界经济的议题盛行,为此日本官民共同掀起了“削减顺差”的热潮。现在回想起当时的情景,颇有隔世之秋的感觉。8月的贸易逆差象征着日本贸易立国模式的终结。
(五)日本贸易顺差归零
2008年9月贸易顺差为885亿日元,幸免逆差。但与2007年9月的17707亿日元顺差相比,减少了94.5%。10月份的逆差额为639亿日元,与2007年10月的11434亿日元的顺差相比,减少了15000亿日元。也就是说8、9、10三个月与2007年相比贸易顺差减少了10000亿日元以上。假如这种状态持续下去的话,年度贸易顺差会减少12000亿日元。与2007年的贸易顺差相比较,年度贸易顺差接近零。
然而这并不值得惊讶,经济泡沫破裂后,日本经济的基本面并没有发生变化,只不过是贸易顺差在光天化日之下被取回去而已。
此次危机被称为“美国投资银行模式的崩溃”。如本书第6章所述,“美国将巨额的贷款投资于高风险的领域”,使兴起于20世纪90年代的投资银行模式破产。而在另一面,也宣告了日本出口立国模式的破产,这两者互为表里。
现在有一种主流的观点认为:“美国经济存在很严重的问题,而日本经济是健康的”,其实他们的看法是完全错误的。日本股价下跌的原因不是美国失火殃及了日本,而是日本经济本质问题的暴露。
所谓的本质问题就是保存至今的腐朽产业结构发生了问题。对此,作者把在《宝石周刊》连载过的文章整理后,于2007年出版了《造物幻想毁灭日本经济》一书。市场信号警示了腐朽产业结构的存续是不可能的,股价的暴跌也在告知摆脱腐朽产业结构已迫在眉睫。
二、日本出口立国模式的崩溃
(一)丰田危机
2008年11月6日丰田汽车公布了2008~2009财年业绩预报,预报显示销售收入为6000亿日元,比上年度下降73.6%(参见表1-2)。
同年5月发表的年度业绩预报中,销售收入为16000亿日元(与上一年度相比减少29.5%)。其实,在11月6日之前丰田汽车已经向下调整了年度收益情况,但修正的幅度仅为数千亿日元,销售收入仍能保证在10000亿日元以上,与上年度相比约减少4~5成。丰田汽车6日发表的预报给市场以沉重的打击,7日上午东京股票市场全面下跌,丰田股票被疯狂抛售,所以称之为“丰田危机”。此前丰田汽车公司一直是增产增收的,2006~2007年度销售收入为22386亿日元,同比增长19.2%。2007~2008年度销售收入为22703亿日元,同比增长1.4%,年度营业收入跌破10000亿日元,是2001年以来的第一次。
不过,问题并不止于此,出口企业的业绩受汇率的影响较大,丰田汽车设定的汇率为1美元兑换105日元(参见表1-7)。而在下期预测中将假定汇率修订为1美元兑换100日元(此次的营业收入向下方调整与汇率向下调整有很大的关系)。今后1美元兑换100日元这种假定汇率也是不能完全保证的,2008年11月12日的汇率已经达到了1美元兑换95日元。如本书第6章所述,日元再次升值的可能性是不能否定的,因此按11月12日的汇率计算丰田汽车又减收2000亿日元左右。
再有,丰田汽车对欧元的假定汇率由1欧元兑换161日元修订为130日元,11月12日的实际汇率为1欧元兑换119日元。就丰田汽车而言,日元每升值1元,其营业收入就会减少60亿日元,因此按照11月12日的汇率计算丰田汽车约减少660亿日元的销售收入。
按照以上的分析,丰田汽车连6000亿日元的收入都无法保证,如果日元进一步升值,丰田汽车的销售收入有进一步下滑的可能,出现赤字的可能性也不是没有。
当然,丰田汽车的看家本领是削减成本,并以此规避利润的下滑,这样就会把沉重的负担转嫁给下属的分包企业。
(二)上市企业的收入骤减
当然企业销售收入减少不止丰田汽车一家,上市企业2008年半年报和年度预报于2008年10月末相继公布,以出口为主的企业均下调了收入预期。据日本经济新闻社11月15日统计,在2008年4月~9月上市企业的半年报中,企业收入同比下降20.5%,下半年企业收入将进一步减少。预计上市企业年度减收24.8%。制造业(946家)经常性销售收入半年期(2008年4月~9月)减少26.2%,年度预计将减少30.8%(统计对象已公布半年报的上市企业1603家,银行等金融企业和新兴市场企业除外)。
另据新光综合研究所11月11日统计预测,东证一部上市企业837家年度营业收入同比下降20.2%,净利润同比下降22.8%,预计2008~2009财年的营业收入同比下降25.1%,纯利润下降26.5%。其中汽车等运输机械行业下降27.6%,电机行业下降16.2%,出口关联企业的情况只能用惨淡来形容。(来源:华尔街见闻)
责任编辑:旅游策划公司|农业策划公司|乡村旅游策划公司|企业咨询策划公司|策划公司|咨询公司|城乡文旅规划|项目可行性报告|养生养老策划公司|项目策划公司|规划设计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