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时,除了物质生活外,人们也更有能力追求精神层面的享受,这也是消费升级的一种重要体现,即国人“有钱”之后,势必渴望用更多的闲暇时间来弥补工作劳动中的消耗,“有闲”生活的需求便愈发强烈。再加上国外各种文化与思潮大量涌入国门,中国人的传统思维被彻底释放,观念也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开始意识到“工作是为了更好的生活”。于是,人们开始追求生活的品质,渴望拥有更多自由时间来从事旅游、发展兴趣爱好、与家人团聚等活动。人们的休假时间也被一次又一次地延长。
此外,社会环境的变化,也客观上为国人享受闲暇生活打下了坚实基础。直接表现就是国内服务业的快速发展,推动了人们休闲意识的觉醒。数据显示,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第三产业占GDP的比重越来越高,由1978年的24.6%上升至2017年的51.6%,而今已成为支撑国民经济增长的支柱。
在此背景下,我国休闲产业迅速崛起,旅游、文娱、健身等行业都得到了长足发展。同时,受西方文化影响,国内的休闲内容也变得越来越丰富,比如咖啡厅、电影院的普及,以及西餐厅、游乐园的涌现,为全社会营造了极佳的休闲氛围。而在国家层面,同样越来越重视国民休闲生活质量的提高,并采取一系列措施加强对人们休闲意识和休闲文化的培育。这些都直接或间接地推动了国家休假制度的调整与完善。
除了经济发展外,传统文化的回归同样助力了休假制度的完善与调整。对于任何一个国家或民族来讲,优秀的传统文化都具有重要的价值意义。而传统节日蕴含着极为丰富的文化内容,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载体。然而一直以来,诸如清明、重阳、端午等传统节日并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而圣诞节、情人节等西方节日大行其道,更加衬托出我国传统节日的日渐衰落。
究其原因,很重要的一点便在于节日与假日的分离。举例说明,在2008年以前,法定假日中只有春节一个传统节日,再无其他。可是在大多数人们心目中,只有放假才称得上是过节,不放假便没有节日氛围。而随着现代城市工作与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承受的社会压力也与日俱增,他们几乎没有太多的精力去关心传统节日,由此也导致国人对于除春节外的其他传统节日的观念日趋淡薄。
正因为如此,我们看到了调整后的各个小长假,格外突出了对国家传统节日乃至传统文化的弘扬和传承,其意义很可能比休假本身更为深远。
当然,从制度经济学的角度来看,休假作为一种制度供给,其变迁与政府、企业、个人等各个相关利益主体之间的博弈同样关系密切,在此不做详细探讨。
三、休假制度的弊端
不过话说回来,我们当前享受的休假也并不完美。
以最具代表性的十一黄金周出游为例。自1999年设立至今,关于黄金周的争议就未曾停止过。不可否认的是,黄金周的确在很大程度上释放了国人的消费热情,并直接带来了假日旅游业的巨大经济效益。有关数据显示,旅游人数的增加及游客消费能力的提升,让近些年十一长假期间的旅游收入总量持续增加,由2013年的2233亿元暴涨至2017年的5836亿元,增长幅度超过160%,而预计2018年的十一黄金周,旅游收入可能会突破6500亿元。然而,倘若站在老百姓立场上看,可能事情就没那么美好。
黄金周问世以来,各景区游客“井喷”、人满为患的现象便见怪不怪,而交通的拥堵与资源环境承载压力也随之而来。特别是自五一长假取消以来,国人外出旅游的时间段更加集中在十一黄金周,这就宛如千军万马过独木桥一般,不可能不引发诸多乱象,由此让“黄金周”变成了“黄金粥”。其中包含的弊端至少有以下三点:
第一,国人消费体验难以提升。对于大部分在黄金周出游的人群来说,他们的心情可能更多是焦躁与不安,只因景区的人员井喷与交通的拥堵,严重降低了出行的质量,并影响了游玩的心情。同时,各种价格歧视、欺客宰客的现象频发,以及履行过程中事故摩擦的明显增多,似乎都在暗示着:黄金周虽然为人们的休闲创造了时间保证,但并没有创造良好的空间条件,这与国人的消费升级大势也是不相匹配的;
第二,市场的供需错位。黄金周的集中消费过后,便是市场的迅速降温。从经济学的角度看,假期的供不应求与节后的供过于求都是不利于市场健康平稳运行的;
第三,社会资源的过度消耗。以旅游业为例,为了满足黄金周激增的消费需求,很多商家盲目扩大对旅游资源的开发力度,以求能够大赚一笔。然而黄金周过后,大量景区游客稀少,资源闲置,这种只顾眼前而不顾长远的行为无疑是一种社会资源的浪费。此外,由于不少景区的人满为患,使其资源在短时间内被过度消耗,环境也不可避免地遭到破坏。
针对这些问题,虽然可以从完善旅游产品供给体系、满足游客多样化需求、利用大数据挖掘来分散出游压力等方面着手应对,但也只是在现有框架内的调整,治标却难治本。时代再次呼唤休假制度的与时俱进。
四、不断完善促进消费升级
1897年,意大利经济学家帕累托在研究资源配置时,提出了一个最优状态标准:在某种既定的资源配置状态,任何改变都不可能使至少一个人的状况变好,而又不使任何人的状况变坏。这种状态被后人称为“帕累托最优”。当然,如果没有达到此状态,便有改进的余地,即通过一系列调整,可以在没有使任何人境况变坏的前提下,使得至少一个人变得更好。
回到休假制度本身,其发展历程正是一个不断的帕累托改进过程。而休假制度调整与完善的精髓则在于,对社会经济进步与人们生活水平提高的不断适应。从目前来看,显然还有广阔的提升空间。考虑到当下国人消费升级的重要特点之一就在于对消费质量与消费体验的格外注重,或许,一些更加以人为本的改变已经在酝酿之中。
不过,也是正是因为世间不完美的存在,我们才会一直拥有立足现实、追求梦想的勇气和动力。
责任编辑:旅游策划公司|农业策划公司|乡村旅游策划公司|企业咨询策划公司|策划公司|咨询公司|城乡文旅规划|项目可行性报告|养生养老策划公司|项目策划公司|规划设计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