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NEWS INFORMATION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新闻中心
任泽平:日本韩国应对美国高科技遏制的启示(一)
发布时间:2019-06-07

    美国曾对日本的汽车和半导体等产业进行打压,结局是半导体陷入衰落,汽车依然领先。贸易摩擦不能打垮产业竞争力,关键在于行业自身能否顺应发展趋势,持续加大研发和创新力度保持核心竞争力。 

  中美在高科技领域竞争日趋激烈,美国采取各种手段遏制中国高科技行业发展意图明显。近期美国加紧对华实施高科技产品出口限制、投资限制、技术封锁、人才交流中断以及以国家安全名义联合盟友遏制华为等。中国已从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加大创新研发投入,中美研发支出差距迅速缩小,中国从人口数量红利走向人才(工程师)红利。中国专利授权量世界第一,在高铁、数字安防等处于全球领先地位。“中国制造”转向“中国智造”,以华为为代表的高科技企业崛起,国产手机品牌全球份额超过40%,中国供应商话语权提升。全球新经济独角兽企业,美国和中国占比超过七成。

  美国曾对日本的汽车和半导体等产业进行打压,结局是半导体陷入衰落,汽车依然领先。贸易摩擦不能打垮产业竞争力,关键在于行业自身能否顺应发展趋势,持续加大研发和创新力度保持核心竞争力。美国打压日本的手段包括以301条款威胁要求降低关税、开放市场、限制出口、强行设定美国半导体在日本的市占率等。日本半导体战败源于:1)对行业趋势出现重大战略误判,沉浸于大型机时代的成功,忽视了兴起的个人电脑市场需求;2)固守设计与制造一体化的模式,未能顺应半导体行业设计与制造分离的趋势,大量折旧导致成本高企;3)经济泡沫破裂,研发投入严重不足,陷入“技术差距-销量下降-无资金投资-技术差距扩大”恶性循环;4)在90年代美、韩实施产业政策组织半导体联盟研发攻关时,日本迫于美国压力和指责,无力实施有效的产业政策。日本汽车行业持续领先源于:1)贸易摩擦开始后日企赴美投资生产以缓和摩擦;2)始终以“高质量、低油耗”为核心,生产管理创新,通过高效的库存管理降低库存和成本,提高生产效率,人均产量为美国的2倍以上。

  韩国不同于日本,基本没有受到美国政府大力度的高科技打压,而是美国个别企业对韩国高科技企业发起诉讼。韩国签订一系列自由贸易协定,三大财阀持续加大投资,垄断全球DRAM(存储器)市场。韩国避免受到科技打压并积极应对行业变革,有如下因素:1)美韩的正面竞争程度相对较低,错位竞争,所处细分领域不同,韩国以存储器为主,美国主攻处理器、ASIC等高附加值产业;2)韩国有完善的自由贸易制度,对外签订了较多的自由贸易协定,出口市场广阔3)韩国受到美国反倾销诉讼后,改变出口对象,将存储器的出口从美国转移到中国;4)韩国科技产业结构中财阀占主导,财阀跨行业跨产业链的特点使其可与美方企业互换技术、合作研究,财阀持续加大投资。

借鉴日本、韩国当年应对美国高科技遏制的经验和教训,中国可从六个方面应对。第一,避免心态过度膨胀,避免民粹主义、民族主义情绪的舆论导向。必须清醒地认识到中国在科技创新、高端制造、金融服务、大学教育、关键核心技术、军事实力等领域跟美国的巨大差距,中国新经济繁荣大部分是基于科技应用但是基础技术研发存在明显短板,我们必须继续谦虚学习、韬光养晦、改革开放。第二,外部霸权是内部实力的延伸,美方对我方的高科技遏制,我方最好的应对是以更大决心、更大勇气、坚定不移地推动新一轮改革开放,保护知识产权、放松管制、降低关税和非关税壁垒、改善营商环境,建设高水平市场经济和开放体制。第三,始终坚持政策自主,保持发展的独立性,不拿核心利益(发展高科技,产业升级等)做交换,避免如日本一般节节让步。第四,持续加大研发尤其是基础研究的投入,加大对芯片、基础软件等短板领域以及5G、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研发投入。第五,有效地实施产业政策,重点在于支持教育、融资、研发等基础领域,而非补贴具体行业特定企业。在已经明确为世界先进水平的追赶领域由政府整合产研学加强攻关,在前景不确定的领域更多交给市场试错。第六,完善自由贸易制度,支持WTO在争端解决机制、国企竞争中性、投资、贸易便利化、电子商务等领域的改革,同时加快推进中日韩自贸区、中欧投资协定进程,推动中美自贸区的谈判

一、中美在高科技领域竞争日趋激烈,美国战略遏制中国高科技发展

  1、中国高科技行业发展迅速,中美从互补走向竞争

  中国已从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加大创新研发投入,中美科研支出差距迅速缩小,中国从人口数量红利走向工程师红利。尽管当前中国科研投入与美国差距依然较大,但近年来中国鼓励技术创新,加大研发支出,差距在缩小。2016年中国国内研发支出2378亿美元,居世界第二,仅次于美国。2016年中国科研投入占GDP比重为2.12%,低于美国的2.74%,但两国差距已由2008年的1.33个百分点缩小至2016年的0.62个百分点。2010至2016年,中国研发支出年均增长14.8%,而美国同期年均增长3.7%,若保持当前增速不变,中国科研投入将在2024年超过美国。此外,根据教育部数据,2016年我国拥有科学家和工程师职称(职务)的人员达到99万,理工科毕业生逐年增加,中国从人口数量红利转向工程师红利,高科技行业发展前景向好。中国每百万人口拥有的研发和技术人员数持续增加,2015年达到1176.6人。

  中国专利授权量世界第一,在高铁、数字安防等处于全球领先地位。WIPO统计数据显示,2017年中国专利授权量35万,排名第一;美国专利授权28万,排名第三。从专利申请的领域分布看,中国在生物医药技术、半导体、计算机技术方面与美国存在差距。中国在高铁、港口机械、民用无人机、数字安防方面处于全球领先地位;美国在芯片、操作系统两大领域处于全球垄断地位。

1559895254136638.png

 

  “中国制造”转向“中国智造”,以华为为代表的高科技企业崛起,国产手机品牌全球份额超过40%,中国供应商话语权正在提升。2013年以来,以华为为代表的企业不断加大研发投入,逐渐摆脱模仿发展模式,开始崭露头角。从全球市场来看,2018年二季度华为手机全球市占率首次反超苹果,达15.9%,三季度有所回落仍接近15%。5G通信技术领域中,中美同样开展了“军备竞赛”。5G标准制定上,2017年11月,华为主导的Polar码方案成为控制信道编码最终方案,这是中国首次获得编码规则制定权,成为5G标准制定的领头羊。在当前已公开的5G相关专利中,韩国、中国、美国分别拥有5947、3929、2553件授权专利,合计超过所有授权专利的80%。其中,韩国三星电子拥有2300件,排名第一;高通拥有232件,排名第四;华为拥有113件,排名第七。

1559895314419645.png


  从全球新经济的独角兽企业来看,美国和中国占比七成以上,中国新经济凭借广阔的市场迅速发展。CB Insight数据,2013年至2018年11月,全球共有292家独角兽企业。其中来自美国的共140家,占48.1%;中国紧随其后,共84家,占28.5%;英国和印度并列第三,各有14家。从估值角度来看,2018年美国独角兽估值总量依旧占据第一,中国第二,但是两国之间差距不大,且中国平均每家企业估值远高于美国。 

 


责任编辑:旅游策划公司|农业策划公司|乡村旅游策划公司|企业咨询策划公司|策划公司|咨询公司|城乡文旅规划|项目可行性报告|养生养老策划公司|项目策划公司|规划设计公司


地  址:成都市双楠路龙门巷50号  电  话:028-69295652  手  机:13980851861 / 13880816811  邮  箱:zshceceo@163.com  Q Q:1183018636

Copyright @ 1998 - 2012 www.zshc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四川智森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备案编号:蜀ICP备2024073607号

技术支持:中联无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