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NEWS INFORMATION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新闻中心
未来十年中国与世界经济态势前瞻(一)
发布时间:2020-02-20

一个世界经济更加低迷、世界局势更加复杂的十年正在扑面而来……也许可以用“远未走出危机阴影”、政策资源消耗贻尽、“负利率”政策盛行,全球债务规模突破250万亿美元……”等关键词描述即将过去的21世纪第二个十年。以2020年为起点的新十年(New Decade)即将开始;我们可以用什么关键词汇去勾划与眺望?其支撑逻辑又是什么?

这辆交织着“地缘矛盾、贸易摩擦、逆全球化”风险的世界经济“列车”,正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时代轨道上负重前行;尽管我们面临诸如财政收入、货币投放、净存款逆转、人口增长拐点之剧变,但基于国力、宏观政策空间、国家战略布局等要素,中国可能仍是无出其右的世界经济“火车头”。未来已来!在新的十年,世界经济与中国经济将如何变化与表现?

更加低迷与复杂的十年以史为鉴,抚今追昔。三大层面的“断裂”正在“撕裂”世界旧格局,被透支的“未来”世界是否还有“未来”……

一、危机后十年,世界经济远未走出危机阴影

刚刚过去的十年,是以全面应对全球金融危机开启的。2007年中,美国爆发严重的“次贷危机”,作为全球金融交易市场,美国次贷危机将很多国家的金融机构卷入其中,对全球金融市场的稳定构成严重威胁,迫使主要经济体联合采取救市举措,进入2008年一季度危机一度明显缓和。但由于大量资本从美国外流,美国房地产价格依然走低,最后将多家大型金融机构,特别是投资银行拖入困境,到9月份,著名投行雷曼兄弟倒闭、美林公司被接管,引爆美国全面金融危机,进而演化成人们普遍认为可能与1929-1933年“大萧条”相提并论的“百年一遇”的大危机。这推动主要经济体迅速形成20国集团(G20)高峰会议组织,并从2009年开始采取力度空前的联合救市运动,包括大幅度降低基准利率乃至实施“负利率”政策、大规模扩大政府开支与基础设施建设、实施非传统的“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等。

在主要经济体大规模救市之下,急速恶化的全球金融危机得以缓解,其冲击得到抑制,并没有出现一开始人们担心的“百年一遇大危机”的可怕状况。

在刚刚过去的十年,世界经济可以说是“整体低迷、此起彼伏”。最初,大量资本从美国等国际金融中心外流,并大量涌入中国等人口或能源集中的发展中国家,推动其经济增长速度明显高于发达国家,甚至不少人认为,金砖五国等新兴经济体的发展正在与美国等发达国家脱钩。而美国等发达经济体经济增长进一步低迷,迫使其相继推出力度空前的“量化宽松”货币政策。但由于全球范围内产能过剩、有效需求不足的问题不断显现,国际投资和贸易受到抑制,到2014年,矿产、能源等大宗商品价格大幅度下跌,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普遍受挫,大量资本持续年开始回流美国等发达国家,推动美国经济增长明显回暖,发达国家相继停止实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而发展中国家则不得不加大经济刺激力度。

在大量资本从发展中国家流入美国等发达国家,特别是进入金融市场,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由增转降的同时,美国等发达国家经济增长逐渐回暖,股指再创新高,但全球经济总体上依然是“整体低迷、此起彼伏”,而且,由于原本危机的根源就是产能与流动性过剩,但大规模救市与持续的经济刺激依然在扩大货币和产能投入,结果不仅原有的危机根源没有消除,反而又使危机隐患更加聚集。

进入2019年之后,主要经济体经济增长动能普遍疲软,逆全球化贸易保护势头加强,地缘政治矛盾激化,通缩压力仍在延续,世界经济增长下行压力再次加强,但是,可用的政策资源已经消耗殆尽,越来越多的国家央行实施“负利率”政策,刺激社会扩大负债以扩大投资和消费,抑制持续的通货紧缩。据国际金融协会(IIF)的报告,到2019年6月末,全世界债务规模已经突破250万亿美元,全球政府主权债务已达到70万亿美元,比十年前翻了一番。其中,中美两国占当年新增债务的60%以上。另外,全球负收益率债券已超过17万亿美元,且仍在增长;美国国债已突破23万亿美元,且长短期收益率倒挂明显。这都创下惊人的历史记录,并使得经济增长预期在2019年明显下降。

IMF在10月发布的《世界经济展望》报告中,将2019年全球经济增速预期降低到3%,创下金融危机后的最低点。现在,世界经济似乎已迎来金融危机爆发后新的至暗时刻,再次爆发更严峻的金融危机乃至经济危机的威胁,已经不能不让人深感压力了!

可以说,危机后第一个10年,尽管主要经济体采取了力度空前的救市运动和经济刺激,世界经济并没有摆脱危机,反而使危机的风险更加严峻了!

这验证了笔者在2011年将金融危机放在全球化大背景下进行深入分析后得出的结论:“世界走过头了,危机远未结束!”

二、逆全球化给世界经济和政治带来的挑战刚刚开启

从世界经济增长的动力基础而言,有两大动力是不可或缺的:即“科技进步与发明创造”,不断提高生产效率,扩大社会供给;其次是“新的市场洼地开发,扩大生产要素供应和产成品销售需求”。这两大动力又是相互影响、密切关联的。其中一个重要的表现就是“经济全球化”发展。

全球化推动人类劳动和文明成果在更大的范围内交流共享,促进更大范围内的社会分工合作与集约化、专业化发展,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方向和重大成果。

其中,世界人口最大,但曾经与世界严重隔绝、经济规模严重萎缩、生活水平非常低下的中国实施改革开放之后,特别是2001年正式加入WTO,深刻融入全球化大潮之后,人口的快速增长、资源的大量开发、吸引国际资本和产能大量涌入,推动经济社会高速发展,也推动经济全球化发展达到一个新的历史高峰。

但是,与经济全球化发展不相适应的是,全球化治理远未跟上。特别是在苏联解体,美国一极独大的情况下,联合国的作用发挥受到极大制约,资本与产能的大规模跨境流动与世界各国独立的货币税收政策不协调,大资本、大财团不断将注册地转入低税收、松监管的国家或地区,也不断迫使高税收、严监管国家不得不降低税收、放松监管,使占用全球资源最多的企业或个人,反而对社会的贡献越来越低,国家转移支付的能力不断削弱,推动社会贫富差距不断拉大。

同时,由于信息不充分、不对称的客观存在,大规模的资本与产能转移,也不可避免地产生大规模的产能与流动性过剩,并因此引发的金融危机或经济危机,而危机爆发后,受到冲击的国家势必都要实施救市或刺激行动,局部缓解危机冲击,但世界整体上却在不断积累更大的危机隐患。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已经暴露出全球性产能和流动性过剩问题非常严重了,但是,大规模救市和持续不断的经济刺激之后,尽管阶段性抑制了金融危机的巨大冲击,但又积累了更大的危机隐患。

放眼全球,可以说,全球化已经带动世界总体上走过头了,人们已经过度透支未来,社会负债率或杠杆率、地球资源消耗与环境承受度等已经难以支撑继续大规模扩张,世界人口增长随之面临瓶颈。现在,已经很难找到像中国一样具有巨大发展潜力的市场洼地,可以大规模转移产能和资本,带动世界经济摆脱困境,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了。世界范围内产能过剩、有效需求不足的状况将长期存在、很难消除,即使是有新的技术革命、新的产业爆发,也只能淘汰旧的技术和产业,难以带动世界经济快速发展,世界经济已经走过了“包容增长”阶段,转而进入“零和游戏”状态。这就使主要经济体之间的分工合作被相互竞争所取代,国家之间的地缘矛盾不断加剧,中国的崛起正在打破原有的平衡,世界经济和政治格局开始剧烈变化,正在开启“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序幕。

二次大战之后,全球化发展逐渐形成了美国高高在上、然后是发达国家、中等收入国家、发展中国家和落后国家由上至下呈金字塔式的世界权力格局,以及有的国家聚焦于高科技和高端研发及高消费,有的国家聚焦于原材料、矿产和能源供应,有的国家聚焦于产品加工和出口为主要特征的国际分工格局。

其中,美国、英国等发达国家,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大力推动全球化发展,本国聚焦于高科技、军工、金融等高附加值领域,将普通加工业大量转移到发展中国家,利用发展中国家廉价的资源、劳动力和环境保护等,降低产品价格,进而大量进口以降低本国生活和生产成本,减少资源消耗和环境破坏,提升生活品质,并大幅度降低税收,削弱工会影响力,吸引高端人才和资本进入,维持其世界领先的科技和研发能力,并通过高科技和研发能力获取全球范围内的高回报以及领先的国际地位。但是,全球化的发展使这种格局受到越来越大的冲击。

一方面,随着全球化发展,资源、劳动力与环境保护的成本不断提高,发达国家进口商品的价格和实际生活成本随之提高,但进入90年代之后,广大蓝领工人的工资水平基本上没有提高,中产阶级的资产规模进入21世纪甚至还出现萎缩态势,大幅度减税后国家转移支付能力有限,社会贫富差距越拉越大,二战之后形成的中产阶级占大头的“椭圆形”社会结构受到难以遏制的毁灭性冲击。

另一方面,中国改革开放,特别是加入WTO之后,依托其巨大的人口、吃苦耐劳的干劲、追求上进的精神、庞大的市场和巨大的发展空间等,工业化、城市化、信息化不断加快发展,已经形成全世界最为完整的工业体系和最大的制造业基地,推动劳动力素质和科研能力不断提高。

其在2015年5月发布的《中国制造2025》战略规划中,更是提出“到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把我国建设成为引领世界制造业发展的制造强国。”“制造业主要领域具有创新引领能力和明显竞争优势,建成全球领先的技术体系和产业体系。”2017年10月中共十九大明确提出,到本世纪中叶,要“成为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领先的国家”。这就对美国的世界领袖地位构成巨大挑战。由此,美国在2018年伊始,即发起主要是针对中国的贸易战,加强贸易保护和单边主义,积极推行制造业回归的再工业化战略,明确提出和竭力维护“美国优先”。全球化发展和国际关系因此受到巨大冲击。

可以说,以美国发起贸易战为源头引发的国际关系及世界格局变化才刚刚开始,真正的挑战应该在下一个十年才会充分暴露。(来源:新浪财经)

 

 

责任编辑:旅游策划公司|农业策划公司|乡村旅游策划公司|企业咨询策划|品牌策划公司|企业咨询公司|城乡规划设计|项目可行性报告|养生养老策划公司|项目策划公司|规划设计公司


地  址:成都市双楠路龙门巷50号  电  话:028-69295652  手  机:13980851861 / 13880816811  邮  箱:zshceceo@163.com  Q Q:1183018636

Copyright @ 1998 - 2012 www.zshc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四川智森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备案编号:蜀ICP备2024073607号

技术支持:中联无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