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NEWS INFORMATION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新闻中心
深度剖析金融巨头科技战(四)
发布时间:2019-05-27

五、金融科技战略分析

公司CIO Beer女士刚上任不久,相比CEO,其在金融科技方面的发声则相对较少。在谈及公司科技战略时,公司CFO Marianne Lake认为是“Digital Everywhere”,Dimon予以肯定并强调要以亚马逊为学习典范,成为一家科技巨头。纵观近4-5年,摩根大通金融科技应用是沿着“互联网金融---数字金融--金融科技”的扎实路径稳步演进。2015年是公司数字化转型的攻坚之年,在这之前其重心始终围绕各类业务的线上化、数字化、自动化展开。坚实的基础为近两年大规模金融科技应用、智能化发展奠定了基础。作者按照公司愿景猜测,未来摩根大通的金融科技战略估计会变成“Tech Everywhere”。为落实公司金融科技战略,摩根大通采取了以下具体举措:

(一)真正将金融科技看做公司长远发展的利器

摩根大通之所以敢或之所以要在科技领域持续下重注,作者看来,主要基于以下四点认识和1个核心人物:

一是金融科技可以帮众摩根大通大幅削减运营成本,减低合规成本、提升风控管理水平、提高公司整体运营效率;

二是金融科技将有助于摩根大通在全球市场实现快速的业务扩张和高度的客户覆盖,让公司现有的资源服务更多的长尾客户。

三是金融科技可以帮助摩根大通有效应对互联网巨头对金融服务行业的蚕食与冲击。“师夷长技以制夷”,金融公司只有积极拥抱科技才能有竞争胜出的机会。

四是金融科技可以巩固公司“以客户为中心”的重心,借助科技手段为客户提供更快、更好、更便宜的服务,同时降低公司的执行错误、提高公司的执行效率。

核心人物,当然非Dimon莫属,其个人魄力以及对科技的痴迷对公司坚定走科技路线至关重要。其实,早在2006年上任时,Dimon就宣布摩根大通要变更,摩根大通不能再走很多银行外购或外包给其他公司开发系统的道路了,其要构建自主掌控的技术平台以快速响应市场需求、提高公司风险管理水平、优化公司资本配置。此外,Dimon还在当时宣布,技术将是公司未来最重要的资本支出。这么多年回头看,Dimon的想法随后的确是在不断被落实的。

(二)长期加大科技投入,逆势敢作为

金融科技投入和健身一样,不能靠三分钟热度。长期执着,尤其是低估时期对信念的坚守至关重要。摩根大通长期、持续、较大的金融科技投入是其“科技公司”转型的保障,即使在金融危机期间,摩根大通也未忽视对科技的投入。相比,同行绝大多数公司都在危机期间忙于变卖资产,削减开支。

此外,当前,很多银行也在缩减实体网点,比如过去五年,花旗集团关闭了三分之一的美国分行,美国银行关闭了逾四分之一的网点,并在分行设置了逾3500名“数字大使”,以鼓励客户转向其移动服务。摩根大通不仅不削减,而且打算在未来5年内新增400家分行。摩根大通之所以逆势操作,因为其认为分行仍是最大的存款来源,许多客户(尤其是老客户)更喜欢与有感情的人打交道,而不是移动平台。(这点和摩根士丹利类似)

(三)向金融科技公司借力

摩根大通并不担心新兴金融科技公司会成为行业“破坏者”,而是将他们视为合作者、分包商,并对几百家金融科技公司进行了投资,也通过公司“In-Residence”项目成就了不少初创公司。

近几年,摩根大通投资、收购了很多家金融科技企业,涉及支付、投资、P2P、资产管理等领域,比如移动支付公司 Square、LevelUp ,在线投资平台 Motif,P2P 平台Prosper,云服务平台 InvestCloud 等等。2017年10月,摩根大通用2.2亿美元首次全资收购金融科技创业公司WePay。WePay是PayPal、Stripe的竞争对手,摩根大通希望将WePay的支付服务集成到小企业所使用的软件中。在摩根大通的信用保证下,通过WePay技术软件方可以更高效收取费用。2018年,公司领头,股权投资了另外一家支付公司Bill.com。

综上,摩根大通是通过与金融科技公司合作、小规模投资、个别收购等措施来实现巩固行业金融科技地位。

(四)In-Residence项目机制去保障

公司CIO Beer女士称,公司对金融科技合作对象非常挑剔。但是一旦获得认可,就会邀请其加入入驻项目(In-Residence),在摩根大通的生态系统构建他们的产品。摩根大通于2016年6月发布In-Residence项目,为符合条件的初创公司提供金融科技创业、合作环境和条件,如下图所示。这些公司进入摩根大通的管理团队和系统,摩根大通会帮助他们孵化并思考他们的产品。

这有点类似于其他投行发布的金融科技加速器,不同的是,In-Residence项目并不是将创业公司邀请至实验室,而是邀请其入驻公司的纽约或伦敦办公室,与内部特定员工一起工作。摩根大通为其提供网络、办公环境、也会提供专业知识和公司内部专业人员支持。整个项目为期6个月,项目结束后,初创公司保持对公司的控制权,并有机会继续与摩根大通开展更深入的合作,当然这些初创公司也可能最后以失败告终。

常见合作方式有以下三种:

纯合作:最为常见,摩根大通认为,即使最终没有收购或大举投资入驻In-Residence的公司,与有前途的初创企业建立合作关系仍是有益的。它可以帮助银行以不同的方式思考自己的产品,改善客户体验。

少数股权投资:如果公司认为可以通过量体裁衣为公司业务提供更好的服务时;

直接收购:当且仅当公司认为该产品或服务改变了游戏规则或相对于竞争对手具有战略优势,比如收购的WePay公司。

摩根大通之所以举行In-Residence项目,Dimon曾解释到“作为一家全球领先的银行,我们致力于通过大力投资于内部发展来推动行业变革,同时也通过与有决心的年轻初创企业的人合作来推动行业变革”。其实,摩根大通很早就意识到,所有投行都在努力适应金融科技浪潮时,都应采取适合自己的不同应对战略。 

(五)夯实基础,多个领域同时协同发力

近几年,摩根大通在金融科技主要发力领域至少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全业务覆盖。公司的金融科技投入覆盖了前中后台业务领域,每年也有重点突破领域,比如2015、2016年的数字化,2016、2017年的数据共享等。

二是新产品开发。公司正在开发多款新型金融科技产品包括端到端银行业务、数字化投资服务、电子化交易和线上现金管理等。此外,公司还在持续提升企业与投资银行、资产与财富管理事业部的在线服务。这表明摩根大通正在采取全面的创新机制。商业银行联席总裁兼联席首席运营官Gordon Smith称“五年前,我们每年可能会发布四款主要的技术。现在我们每周都会发布新软件”,。

三是提高金融包容性。公司为了扩大金融服务边界、覆盖曾被忽视的长尾消费群体,设立了金融科技解决方案实验室。摩根大通网站将该实验室的设置列为公司社会责任的一部分,目的是为了提高“金融健康”(这应该是个很大的话题不仅是金融、人伦、技术等等)。该实验室由公司金融服务创新中心管理的一个3000万美元、为期5年的项目,旨在支持有发展前景的创新项目,帮助美国人提高储蓄能力、改善信贷状况、积累财富。2018年是该实验室第四次举行竞赛,获胜者后续会获得超过1亿美元的资本投入。

四是加倍开展数据共享工作。CEO强调,数据共享正在变得越来越普遍,但很多消费者并没有意识到该数据共享背后的复杂性。当客户在手机APP端点击“我同意”的时候,其并不知道哪些信息被第三方获取了,也不知道让第三方不受约束的访问他们的纪录,会给他们带来哪些伤害。公司一直高度重视客户和客户的数据,认为隐私是最终要的事,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避免客户信息被欺诈、黑客攻击等威胁的措施。摩根大通认为,当客户在让其他第三方软件或APP访问摩根大通客户账号信息的时候,其有责任帮助客户规避风险。摩根大通努力的方向是让摩根大通的客户在使用第三方软件时尽量少的暴露与服务无关的信息,比如银行账号等。摩根大通希望通过主动推送信息的方式,在经客户允许的前提下,将客户的银行账户信息提供给第三方,帮助客户尽量上的泄露个人信息。为此,2017年1月,摩根大通与美国财税龙头企业Intuit公司合作,基于API开展数据共享合作。客户可以选择可以共享的数据内容并随时可以停止和启用数据共享。(Intuit是一家久经风雨,了不起的公司,作者后续找机会详细介绍该公司及当前行业面临的难题:数据共享)

(六)持续创新

摩根大通对新科技始终保持敏锐的嗅觉,也大胆测试和构想。摩根大通认为合作或投资有创意的金融科技公司对自身成长至关重要。其实,公司很多的先进改进,起初并不是内部率先发起,而是受外部科技公司启发或帮助,共同完善横跨财务、合规、技术、客服等部门的简化且自动化的流程。为便于引入外脑,公司创造性为外部金融科技公司提供“开发服务API商店”,对外提供接口,创业公司可以更好的研发针对性产品,实现共赢。

 

 

责任编辑:旅游策划公司|农业策划公司|乡村旅游策划公司|企业咨询策划公司|策划公司|咨询公司|城乡文旅规划|项目可行性报告|养生养老策划公司|项目策划公司|规划设计公司


地  址:成都市双楠路龙门巷50号  电  话:028-69295652  手  机:13980851861 / 13880816811  邮  箱:zshceceo@163.com  Q Q:1183018636

Copyright @ 1998 - 2012 www.zshc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四川智森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备案编号:蜀ICP备2024073607号

技术支持:中联无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