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NEWS INFORMATION
-
中国近40年经济发展史(下)四、1998~2008年 工业化中期及城市化初期 4.1 1998年朱镕基主导经济,承诺:4.1.1 人民币不贬值;4.1.2 激活经济,启动内需;4.1.3 三年让国企脱困。 政策背景是1997年中国消费预冷,GDP增长放缓,而居民存款高达5亿。启动内需方法是放松房地产,让大家买房。 4.2 措施是: 4.2.1 废...2018-09-18 14:32:31
-
中国近40年经济发展史(上)一、1949~1978年 计划经济期1949年建国,抗日和国共战后经济基础极差,一穷二白。产业政策上,资源和资本匮乏,优先发展重工业。主要内容是扭曲产品和要素价格,高度集中的资源配置计划和毫无自主权的经营机制;用行政手段来发展产业,靠国企。 1.1 结果很不理想: 1.1.1 产业结构上,农业和轻重工业比例严重失衡;单一发展重工业,忽略劳动力充足,发展劳动密集产业的比...2018-09-18 14:27:19
-
中国经济的“要害问题”(下)五、中国经济是否已经触底? 经济增速逐步下行,有些人相当悲观,担心中国经济到底还有没有底?我的观点是,不要那么悲观,中国经济已经接近底部,而且已经开始触底,逐步进入中速增长期,这是一个大的判断。 高投资要触底,主要是基础设施、房地产和出口这三大需求要触底,或者通俗地说,这三只靴子就要落地。 目前出口已经回落,基础设施投资的最高点已经过去。房地产也是如此。美国、英国、韩国、日本人均GDP达...2018-09-17 15:36:02
-
中国经济的“要害问题”(上)中国企业一定要适应经济增长速度的变化,现在的增长速度已经是7%以下,以后还会有5%-6%,甚至更低一些,大多数企业要有稳定的盈利,就需要盈利模式的转型。这是从微观层面上看中国经济转型面临且必须解决的核心问题。 一、在低经济增长下稳定盈利,欧美企业行,为何中国企业不行? 中国的企业大多是速度效益型增长模式,这一模式存在一个致命弱点,就是当速度开始下降时,效益随之下降。 十几年前...2018-09-17 15:34:01
-
中国当前经济社会怎么看?(下)五、当前经济社会压力的突出表现最近我调研了一些企业,也做了一些研究,我觉得社会经济压力的突出表现是:1、房地产陷入僵局房地产是过去十几二十年的繁荣之母、百业之王,银行、地方财政、居民家庭财产都对其高度依赖,今天它的“双刃剑效应”却越来越明显。不发展不行,房价往上走也很麻烦,各种行政手段频出,用心良苦,但市场非常畸形,很多一线二线城市都出现了一手房、二手房倒挂。今年1至7...2018-09-14 18:00:14
-
中国当前经济社会怎么看?(上)每个历史发展的关键时刻,都会有阵痛、焦虑、纷乱乃至魔咒,但这往往也是原力觉醒的时刻,新出发的时刻。不久前我写过关于1998、2008和2018的文章,这是“逢八魔咒”。特朗普推特上一通虚虚实实的乱拳,却能在大洋彼岸频频掀起波澜,这是“特朗普魔咒”。而这些魔咒能激起真实的回响,说明我们的肌体中确实有些痛点,本来就要发作,偏偏外部又有触发因素,形成共振,所以加剧了痛感。魔咒在叫,仿佛歌德巨作《浮士德》...2018-09-14 17:54:05
-
新兴市场危机,离我们有多远?(下)本轮全球经济周期尾端,美强、欧弱格局或将延续,美元指数或继续保持强势。欧洲是典型生产型经济体,经济景气与全球经济、尤其是美国和中国经济走势密切相关。对于欧洲而言,一方面,随着全球经济进入周期尾端,欧洲出口已现天花板;另一方面,由于美国和中国是欧洲前三大出口国,受特朗普贸易保护和中国经济下行影响,欧洲出口将显著承压、景气趋于大幅回落。随着美强、欧弱格局延续,美元指数或继续保持强势。 &nb...2018-09-13 16:34:58
-
新兴市场危机,离我们有多远?(上)虽然距离上一场新兴危机已过久远,但新兴经济体似乎从未“长大”,抵抗外部风险的能力极低。2018年以来,与历次新兴危机爆发的背景类似,全球再次出现景气回落和强势美元并存环境。这一次,新兴经济体是危机再起,还是逃出生天?一、全球景气下滑和强美元下,新兴国家多次爆发危机全球景气回落和强势美元环境中,新兴经济体的本币往往持续贬值、资本大幅外流。历史上,新兴经济体曾多次因资本外流导致外汇储备缩水、无法偿还到...2018-09-13 16:20:09
-
未来拿什么拯救我们的消费增长?2018年经济数据中,最引发关注的莫过于消费增速的下滑,因为消费向来是中国经济的稳定器,但各项指标都显示今年的消费增速出现了显著的回落。一、消费回落证据确凿统计局每个月会公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今年前6个月的社零总额同比增速为9.4%,为2004年以来的最低值。而在扣除物价上涨之后,前6个月的社零总额实际增速为7.7%,创下95年以来的新低。有人可能会说社零增速不是还有9%以上的增长吗?比以前低一...2018-09-12 17:36:37
-
中国现在难道只能大规模基建么?(下)四、财政金融在最后一部分谈到“以上谏言,财政金融应承担起重要责任”。(一)金融方面,确实为扩大内需,大幅降低了政策利率,提高了基础货币释放。 (二)但财政方面,受制于“重建财政”需求(参考前期报告《还会重复日本的故事么?》),无论是减税还是财政支出的扩张都未明显发力。 (三)国际合作:“国际协调方面”的具体举措则进展明显,无论是国内市场市场的开放,还...2018-09-12 17:3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