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并不是国企改革三年行动的简单延展,而是在一个更为宏大的空间上,为国企成长发展和变革提升,描绘了蓝图,这其中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就是两类任务,一类是功能使命类任务,一类是体制机制类任务。
落实到最核心的改革目标上,称之为“提升核心竞争力,增强核心功能”。从之前改革的以企业机制改革为主线,到目前机制改革与功能改革并重,可以说国企改革的进入了崭新的阶段。
如果您还没有从一个“单线改革思维”,升级到“双线并行改革思维”,那有可能在新的改革实践中,依然是机制是机制,功能是功能,要求什么就画什么,最终的结果可能依然是两张皮。
怎么让自己企业提升核心竞争力,增强核心功能的改革浑然一体?就需要对这一个改革概念有更深入的思考和分析,今天我们就一起讨论一下。
一、核心竞争力和核心功能的关系
一家企业,核心竞争力是指其拥有一些稀缺的、有价值的、难以替代的、难以被模仿的资源能力,这种能力表现出来,就使企业在行业的竞争中能够更多获胜,能够更好生存。简单来说,核心竞争力是针对同行和市场来说的,回答的问题是“我为什么能够在竞争中活着?”这个基本问题。一家企业,核心功能是指其对于所服务的周边利益相关主体,能够实现哪些价值和作用。对于国企来说,利益主体除了客户、债权人等之外,还要包括广大社会公众,还要包括国有股东。核心功能是说,从国家、社会等角度来看,这家企业到底服务得如何,需不需要存在,能不能满足我的需要。所以,用一个简单的问题来概括的话,国企核心功能是为了回答“国家和社会凭什么让我存在和发展?”这个基本问题。好了,我们把这两个基本问题摆在一起,再看一看:核心竞争力是回答“我为什么能够在竞争中活着?”核心功能是回答“国家和社会凭什么让我存在和发展?”它们之间到底是什么关系呢?
核心竞争力是一家企业内在修行产生的能力,它是一个坚实的内核。个内核表现为战略清晰、反应迅速、产品优秀、组织活力、持续出现创新成果,同时带来比竞争对手更强的财务表现和资本回报。核心功能是从国家、社会和股东等外部视角,感受到的企业特色和贡献,它是一个外部的表现,是一个有特点的“果肉”。这就好像不同的水果,果肉的颜色、口感、效用都不一样。核心竞争力就是水果的基因,就是水果的蛋白质和养分,是从内而外的,核心功能就是水果的外在特点,是从外向内的。
如果借用一个不恰当的类比,核心竞争力是经济基础,核心功能是上层建筑。它们的关系不是并列,而是一上一下的。核心竞争力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基础,也是获得股东认可、社会肯定和国家保障的前提条件。
比如,我国的能源自给自足问题一直是需要国企解决的一项核心功能,广阔的海洋孕育了大量的能源潜力,但是很多年以前我们的企业并没有办法将其转化为能源生产和供应,为什么呢?
因为我们的能源企业资本能力、技术能力还没有足够强,达不到国际一流企业的水准,核心竞争力有欠缺。这些年来,随着企业的发展,中国公司也有大量的深水海洋能源装备投入使用,对深海勘探开发的能力持续提升,这样才可能对未来的能源供应提供可靠保障。所以说,核心功能的强化和提高,是建构在企业核心竞争力有基础、有条件之上。我们画了两张图,看出来核心竞争力和核心功能的基本关系是:一内一外一下一上核心竞争力是内核,核心竞争力是基础;核心功能是“果肉”,核心功能是“高楼”。有了这个初步认知之后,我们可以进一步分析,不同类型的企业,如何在这两个方面推动国企的改革部署。
二、四类企业改革
过去的半年多来,不少央企和地方国企,都按照统一的部署要求,制定本企业的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方案,都根据提升核心竞争力、增强核心功能的要求,前后并列,写出很多企业的改革任务。这样的做法是否需要优化呢?我们再给大家画一张图,做个分析:
如果我们把核心竞争力的强或者弱当成X轴,核心功能的强或者弱当作Y轴,就能够把这个平面划分出四个不同的区域来,在不同的区域里面,就会有不同特点组合的四种企业出现,就是我们画出来的A、B、C、D这四个类型。这四种类型的企业,代表着现在很多国企的不同状态,值得我们分别讨论一下。
1、第一类企业:竞争力弱、功能也弱知本咨询在实际工作中,接触到一部分来自于地方的中小型国企,这些企业属于地市级国资管理,也经历了改革过程,不过由于规模、行业、债务、历史遗留问题等各种原因,目前在本地和本行业中竞争能力不强,依然处于求生存的阶段。同时,由于竞争力不强,也没法在本地经济发展中发挥重要的作用,核心功能也不突出。这类企业,在我们这张图里面,就是典型的企业A。如果您的公司是这种特点,应该如何思考改革方案呢?很明显,核心竞争力的提升和打造是内核,也是发挥核心功能的前提条件和基础,对于企业A,改革的攻坚工作就是深入提升企业的业务价值,通过尽快尽多的市场机制引入,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强化公司的竞争能力,在完成了这项工作的基础上,再实施核心功能的建设。
2、第二类企业:竞争力弱,但功能强企业B所代表的类型,是企业的行业竞争力较弱,但是社会功能较强的公司。在现实中,一些来自地方的城投类投融资平台企业,具有较强的这类特征。由于地方经济发展,城市建设需要,产生了若干投融资平台企业,这些企业承担了很多地方行政的使命和责任,同时为此企业都背负着较高的债务压力。通过地方国资国企的改革,这类企业经过多轮整合重组,但是有不少依然是地方国资的重要成员,对于这一类公司,如何推动改革呢?知本咨询认为,核心是提高其除了政府投融资之外的自身造血和产业能力,真正建立市场化运作体系,将政府职能和企业经营有效分开,通过提高核心竞争力,让这些企业进入到可持续发展的轨道。
3、第三类企业:竞争力强,但功能弱在我们这张图中,企业C是属于在本行业内竞争力比较强,但是服务国家和社会功能有所欠缺的类型。在现实中,这种类型的国有企业也是有的,比如在一些行业当中,某几家国企已经占据了相对领先的位置,市场份额和收入利润水平都不错,成为了龙头企业,行业冠军企业。那么这个时候,是安心过自己的小子日,还是主动改革承担起产业引领和产业支撑的功能使命呢?显然,企业C的改革需要选择后者。这家企业就需要深入的分析本企业在产业链条和产业体系打造方面,需要有哪些作为,不光是要自己好,还要通过投资、结盟、联网等各种方式,打通产业链的堵点,提升产业的抗风险能力,增加创新价值贡献。
4、第四类企业:竞争力强、功能也强这种类型的企业,正是我们通过改革需要的。企业有行业领导地位,国内国外有竞争力,同时在科技创新、产业引领、安全支撑等方面可以充分发挥核心功能作用。如果一家企业已经处于这样的状态,还需要改革吗?当然了,这就是建设世界一流企业的要求啊,对于D企业所代表这种类型,就要率先向世界一流企业的目标迈进,将核心竞争力和核心功能持续放大强化,为国家民族的复兴做出更大的贡献。
这张图分析的有些长,我们小结一下。A、B、C、D四类企业的特点完全不同,所以我们要从实际出发,通过评估分析,认真思考本企业属于哪一类,应该优先选取怎样的改革思路和对策。只有定位准确,才能分类改革;只有分类改革,才能收获成果!各位朋友,深化改革提升行动,转眼就要进入第二个年度,需要我们更深程度的认识,更大力度的实施,我们今天再次讨论了核心竞争力和核心功能的关系,提出依据特点不同实施分类改革的建议,希望大家批评指正。
责任编辑:旅游策划公司|农业策划公司|旅游规划公司|乡村旅游策划公司|企业咨询策划|品牌策划公司|企业咨询公司|家族管理办公室|城乡规划设计|项目可行性报告|养生养老策划公司|项目策划公司|规划设计公司|乡村旅游规划设计|农文旅规划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