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是中国经济由高速增长到高质量发展转变的关键一年,中国品牌也面临着转型升级的关键期资产贬值的趋势是否能得到遏制?企业存在的价值除了吸收就业和创造财富,还在于企业本身是否还值钱,资产的保值增值,企业的现金流是否充沛,能否避免陷入资产负债表缩水引发的连锁式衰退?品牌作为企业的战略资产,在经济中速增长年代更为明显,企业只有把品牌做好、做强才更有价值,更能安身立命。品牌是企业最持久的可变现资产,也是小企业发展为大企业的桥梁,因此把握住新的一年中国品牌发展的大趋势就显得更加重要。
第一大趋势:中国本土品牌的崛起
中国市场的优势就在于制造业的全产业链结构与完善的工业体系。历经45年的改革开放,中国制造的量与质已今非昔比。从代工服装到制造汽车,从模仿到创新,中国制造已开始摆脱价廉质低的象征。据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调查统计,中国是世界上工业门类最齐全的制造大国,按照国际标准工业分类,在22个大类中,中国在7个大类中名列第一;在世界500多种主要工业产品当中,中国有220多种工业品产量居世界第一。
正是伴随着中国制造优势的不断积累与完善,中国许多行业实现了崛起,在家电行业、电动车行业、太阳能光伏、新能源行业都开始领先世界。同时随着本土意识与文化自信的日益增强,中国消费者对本土品牌的接受度、喜爱度与日俱增,推动着中国品牌无论是在本土消费市场,还是全球竞争格局当中,都发生着深刻变化。在家电市场,本土品牌已居主导地位,彩电、空调、冰箱、各式小家电,中国家电品牌布满了客厅、厨房,卧室、卫生间,无处不在。在日化行业,中国本土品牌崛起带动着更多消费者越来越青睐本土品牌的美妆产品,甚至出现了溢出效应,对日韩品牌构成了挑战。
第二大趋势:国潮流行
中国品牌的另一大趋势就是国潮的流行。新一代年轻的消费者更潮流时尚,一方面接受着国外的潮流元素,另一方面也更热爱优秀传统文化。随着国货品牌逐渐摆脱山寨、廉价、劣质的标签,国货美誉度也在不断提升。本土品牌正取得较大的话语权和传播优势,展现出高端化、年轻化、时尚化的升位大趋势。尤其是在年轻一代的消费者更乐于也更善于从中国的文化与历史的因素中寻找国潮元素。他们对国潮的接受度、喜爱度越来越高。在这一大趋势影响下,在提升硬实力的同时,中国也应更加注重软实力的塑造与输出。中国五千年文化的传承为软实力打造提供了坚实的基础,讲好中国故事,才能创新中国品牌。同时我们也应清醒地看到中国不缺好的IP,我们缺好的故事;我们不缺大熊猫,我们缺功夫熊猫;我们不缺马踏飞燕,我们的马踏飞燕最多做成一个中国旅游的标志,但是没有讲成Hello Kitty的故事。虽然我们拥有无数具有当代性、具有潮流性的国潮资源,但是缺少系统的品牌体系来全面赋能。
第三大趋势:品牌自信
品牌强则国强,对本土品牌自信力与日俱增,这在年轻消费群体中的表现更为突出,“90后”“00后”比“60后”“70后”对本土品牌的接受度更强。这种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变化的背后,是中国整体消费结构发生巨大的变化。综合国力和国民整体消费实力有了进一步提升,消费者对本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信心增强。当下新生代的消费者就是在这种“本土文化认同”增强的氛围下成长起来的一代,随着他们经济实力提升,逐渐成为了新消费的主力人群,快速推动了国潮品牌的年轻化和换代升级。
如今,中国的国货已出现高端化趋势,消费者认同度越来越高,品牌价值也随之提升。很多中国本土品牌也纷纷走向国际舞台,用年轻化形象演绎中式情怀;一众品牌通过各种跨界、联名等方式,或将中国传统文化元素融入创新品牌中,或与国际IP互动,带动中国品牌走向世界。这进一步促进了中国消费者的心态变化,更加青睐本土化设计与国潮风格;消费者追求更高质量的产品和服务成为常态,带动了品牌的升级换代。重新打造品质为先的品牌核心价值,从制造业转至附加值更高的研发与品牌营销与服务,都将拓展巨大的市场空间。
第四大趋势:小众化和分众化
中国品牌的新发展机会也在于小众化和分众化,更好地满足个性化消费的需求。从消费者方面来看,更多年轻人的消费观从“悦人”转变到“悦己”:品质并不是满身logo,而是符合自己个性。消费者越来越关注的是自身的感受,小圈层社交和自我愉悦的需求将会持续旺盛。
在新的市场发展环境中,品牌想赚取所有人的钱已经变得越来越困难,只能瞄准一部分人,迎合其喜好,满足其需要。正如经济有周期性波动的内在规律,消费能力与消费偏好也有周期性变动趋势。受制于收入预期与就业形势,许多消费者更加理性,从单纯追求高质高价的大品牌转向物美价廉的平替品牌。移动互联网时代,品牌的垄断力被分散,个性化潮牌、小众品牌、小微品牌、个人品牌纷纷出现。当下正是能出新国货品牌的好时机,从品类思维向小众用户思维转变,满足小众人群的生理、心理需求,就有希望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咖啡市场星巴克、雀巢与麦氏等传统大品牌的统治地位受到挑战,诞生了“瑞幸”“库迪”“三顿半”“小咖主”等众多新兴品牌。
也正因如此,在中国经济至关重要的下半场竞争中,我们的GDP要变得更柔软,更趋向品牌消费、个性化消费。在这个时候,更要善于讲故事。讲故事就是要抓住消费者最感兴趣的地方,抓住他们内心深处最柔软的地方,以情动人,吸引消费者,打动消费者。
第五大趋势:从中国产品到中国服务
所有经济活动的终极目标都是为人服务,为人民服务,为全人类服务。服务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核心内涵之一,这就决定了服务贸易与社会生产、人民生活紧密相关。回顾中国40多年的改革开放,引进国际先进服务管理理念与标准正是对外开放的战略突破方向之一。
目前,相比中国货物贸易的巨额顺差,中国服务贸易的短板明显。虽然中国服务贸易的规模和份额持续提升,但在贸易总量中的比重仍偏低,与经济总量、贸易份额不匹配。中国服务业在GDP增加值中的占比为54.5%,低于世界服务业在世界GDP增加值中67%的占比水平;我国服务贸易在国际贸易中的占比为14.64%,低于全球服务贸易在国际贸易中22%的占比。同时,我国的知识产权型出口、高端软件服务及数字化服务等规模还不大,与发达经济体相比有一定差距,服务贸易价值链地位尚不占优。
在对未来品牌高地的争夺中,中国企业在提升产品品质的同时,应在附加值更高的研发与品牌营销与服务上更加着力。一说管家就是英式管家服务的品牌标准,甚至菲律宾的菲佣都成为了一个世界性的品牌的代名词。我们现在有机会、有条件、有能力打破这种认知。中国未来会诞生服务品牌的龙头巨无霸。五星级酒店的服务,物业管家的服务、旅游服务、航空公司的VIP服务……服务做到精益求精了,就能创造更多的消费机会。正如中国足浴遥遥领先,足浴品牌的背后是消费观念的变化,消费需求层次会不断提升,升级的需求的一个重要方向就是健康休闲行业。(来源:搜狐网)
责任编辑:旅游策划公司|农业策划公司|旅游规划公司|乡村旅游策划公司|企业咨询策划|品牌策划公司|企业咨询公司|家族管理办公室|城乡规划设计|项目可行性报告|养生养老策划公司|项目策划公司|规划设计公司|乡村旅游规划设计|农文旅规划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