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有如生物,也存在生命周期现象。如果细致地划分,存在孕育期、初创期、成长期、成熟期、停滞期、衰退期,以至最后走向衰亡,或破产,或被兼并。但企业生命周期的演化又不同于生物,生物的演化是单向的,从生到死;而企业的演化可以是螺旋形的,由盛转衰,又通过重拾创业精神的变革,从创始人确立的核心价值观中汲取力量,再获新生。这个过程就是辩证法的否定之否定的过程。
一、企业为什么会衰落
企业为什么会衰落?因为企业自发的演变趋势是趋向衰落,而不是趋向繁荣。那么企业有哪些自发的演变趋势呢?我们不妨试举几例。
自发趋势之一:偏离以客户为中心的自发趋势
以客户为中心对企业来说似乎是不言自明的道理,然而企业却不可能自发地趋向以客户为中心,企业的自发演变趋势是偏离以客户为中心,为什么?
企业目的如果说企业的目的是追求利润最大化和股东价值最大化,那么企业的发展就会以股东为中心而不会以客户为中心。满足客户需求是手段不是目的,当手段与目的冲突时,企业这时会牺牲客户的利益而确保股东的利益。
企业规模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内部分工不断细化,内部岗位与部门距离客户越来越远,感受不到市场竞争的压力和满足客户需求的迫切性,对客户的抱怨无动于衷。
故步自封企业的成功会滋生骄傲自满的心态,不再虚心地听取客户意见,甚至对客户颐指气使。
流程异化随着流程的不断完善,也会滋生官僚化。逐渐地,执行流程的作业人员以遵守流程、明哲保身为目的,忘记了完善流程和遵守流程最终是为了更好地满足客户需求。
技术导向从事研究与开发的科学家和工程师往往追求的是技术领先而不是为客户创造价值和企业的商业成功,忘记了打石头是为了修教堂。
人性的弱点偏离以客户为中心的源头还是人性。人的行为的原动力都是利己的。人通过两种方式达到利己的目的一一通过利己的方式而利己,或通过利他的方式而利己。以客户为中心是以利他的方式利己,只有将客户的利益与个人的利益挂钩,才能激发个人利他的动机和行为。
自发趋势之二:分散企业战略焦点的多元化扩张冲动
成功的企业都是聚焦的企业,利润来自核心业务,这是大量实证研究证明的道理。然而企业为什么屡屡盲目扩张、偏离焦点呢?因为企业内部有一种内在的多元化扩张冲动。这种盲目扩张冲动有多种原因,其中之一是职业经理人的动机与目标。
经营者们追求庞大的企业规模,因为这既能够提高职业经理人的声望,又能巩固职业经理人的地位,还能为职业经理人带来高得令人咂舌的薪酬,这必然促使职业经理人利用各种手段迅速扩张企业规模,特别是比起靠创新和核心能力驱动的增长,借助资本市场和其他融资来源的资本驱动的多元化并购扩张速度更快。然而后一种扩张方式往往使企业面临多年的整合问题,背负沉重的债务负担,严重分散了企业的战略焦点和经营者的精力。
自发趋势之三:奋斗精神减退的懈怠趋势
每个企业都有创业期间艰苦奋斗的成功故事。然而,为什么奋斗精神难以长久保持呢?为什么员工在富裕之后会懈怠呢?借用热力学第二定律,可以说明长期艰苦奋斗不可能自发地实现。华为公司总裁任正非先生正是借用了热力学第二定律,来解释人在富裕之后懈怠的天性。
他说:热力学第二定律阐述了,自然界不可能将热量从低温物体自动地传导到高温物体,必须有动力才能完成这种逆转。人的天性在富裕以后会怠惰的,这种自发的趋势,人的主观能动性是可以改变它的。我们组织的责任就是逆这种自发的趋势而行动,以利益的分配为驱动力,反对怠惰的生成。组织的无作为,就会形成“熵死”。我们坚持“以客户为中心,以奋斗者为本,长期艰苦奋斗”,不是自发趋势,不可能等待而来,不进则退。
自发趋势之四:机会和利益分配的平均化趋势
企业的利益分配的自发演变呈现出平均化的趋势。为什么社会的财富分配差距呈现日益扩大的趋势,而企业的利益分配趋势却呈现平均化的趋势呢?这是由企业的个人绩效分布决定的。
传统产业中的企业个人绩效曲线呈近似正态分布,这是因为传统产业技术进步的速度较慢,而且技术创新多为改进性的,很少有颠覆性的,故而掌握专门技能和知识的广大员工是创造企业价值的主体,而顶尖人才的创造性贡献占比相对较小。价值创造的关键主要不在于突破性创新,而在于产品质量、成本、交货期和服务的不断改进。
但是对高技术企业来说,情况正好相反,技术进步的速度很快,突破性、颠覆性的创新不断涌现,市场竞争激烈,所以顶尖人才的价值贡献处于关键地位。因此,重视技术创新就要改变价值分配结构,使之符合个人表现(绩效)的分布特征,拉开优秀人才特别是顶尖人才与一般员工的分配差距。否则,就激发不出企业员工的创造力,留不住顶尖人才。
自发趋势之五:利出多孔滋生腐败的趋势
多元化公司或多种经营公司,往往存在“利出多孔”的现象,即高层管理者的利益存在多个来源。一些企业利用多元化扩张,成立非主业的、名目繁多的子公司,这些经营实体的隶属关系复杂,企业治理结构不规范,高层管理者大量兼职,时间精力分散,利出多孔。
企业的高层管理者缺乏自律,滥用职权,以权谋私。如介绍亲戚朋友应聘公司岗位,不遵守供应商认证程序,指定某家与自己有私人关系的企业为公司的供应商或外协厂家。企业对高管从关联交易中谋取私利查处不严。英国历史学家阿克顿勋爵说过:“权力导致腐败,绝对的权力导致绝对的腐败。”不受制约和监控的权力必然导致腐败。
二、重拾创业精神,让企业重整旗鼓
企业生命周期虽然也遵循从诞生、强壮,到衰退的生命周期规律,但也可能由衰退到重获新生、重整旗鼓。这正是研究企业生命周期的意义。为什么企业具有这种不同于生物的特点呢?因为作为企业组织形式的公司是法人,它是不受人的生命限制的,理论上是可以在一代又一代领导人的传承中得到延续。
问题是,什么是延续企业的生命线呢?什么才是企业弥足珍贵的东西?什么是企业真正能够传承的东西?什么是企业值得传承的东西?什么是企业最难传承的东西?是创业成功的核心价值观,也就是创业精神。这也是领导人更换,但企业仍然延续的原因。
创业精神,即创始人的核心价值观,是守护企业的精神支柱。临危受命、力挽狂澜的睿智的经理人,都把向创业理念的回归,作为其前进和变革的起点。他们不认为企业眼下面临的困境是创业精神造成的,他们也不认为自己是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于将倾的救世主。企业重振辉煌的基础,要从企业曾经的辉煌中寻找,也就是寻找企业优良的基因。
在传承创始人的核心价值观方面,西门子公司的经理人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2016年,时任西门子公司董事长乔•凯斯在股东大会的致辞中,就强调了重新发现创始人维尔纳•冯•西门子的核心价值观对于跟上数字时代的步伐的重要性。而体现宜家这家全球最大的家具商的创始人英瓦尔•坎普拉德经营哲学的9个信条——坎普拉德称其为“圣约”,不仅为坎普拉德家族的继承人所信奉,而且为一代又一代的经理人所遵循。
创始人能够留下的宝贵财富是他的核心价值,是他的成功之道。技术会更新,业绩增长会停滞甚至下降,工厂会过时,创业的群体会老去,唯有思想和经营哲学可以历久弥新。
创业成功的根本理念是不会变的,因为它的基础是常识。所以说,是朴素的思想造就了伟大的公司。创始人的理念是经久不变的,而在创始人理念下形成的战略、组织、制度、政策都是可以也应当与时俱进的。这不是离经叛道,不是对创始人理念的否定,而是在变化了的环境下的继承和创新。
总之,如果我们承认企业存在生命周期的假设,那企业走出生命周期的衰退阶段,就是一个否定之否定的过程。企业的衰退是对创业成功的否定,而企业克服衰退,是向原点的回归,也就是向创业精神的回归,只有创业原点能够否定衰退。
企业生命周期是一种循环,不能回归原点,就无法完成生命周期的良性循环,结果就只有衰亡。这也警示我们,对企业来说,最怕的就是没有原点,没有面临衰退时可以重整旗鼓的精神力量。所以我们的企业家,在创立企业的过程中,一定要重视经久不衰的企业精神,这是企业可持续成长的保障,是企业遇到衰退时能够重整旗鼓的动力。(来源:搜狐网 )
责任编辑:旅游策划公司|农业策划公司|旅游规划公司|乡村旅游策划公司|企业咨询策划|品牌策划公司|企业咨询公司|家族管理办公室|城乡规划设计|项目可行性报告|养生养老策划公司|项目策划公司|规划设计公司|乡村旅游规划设计|农文旅规划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