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研究
-
星巴克在中国这20年(二)四、碰壁与让步但有时候,这种暧昧的关系也会走向极端。比如最基本的——星巴克的杯型命名方式就曾受到诸多质疑,在星巴克点餐台没有“小杯”的选项,取而代之他们命名为中杯(tall)、大杯(grande)与超大杯(venti)。2016年,一位名为林国童的星巴克金卡会员在自己的公众号中向星巴克中国CEO王静瑛写了一封公开信,表示自己作为6年星享卡金卡会员,在星巴克消费时,明明只想买一杯中杯咖啡,却被店员连...2019-09-18 09:31:48
-
星巴克在中国这20年(一)2019年1月11日是来自西雅图的咖啡公司星巴克进入中国市场20周年纪念日。如今,中国市场对于星巴克的意义毋庸置疑。从业绩上看,中国市场的同店销售已经保持了9年的增长——尽管在2018财年第三季度首次出现了下降;星巴克公司对未来的发展策略中,把中国市场与数字化及高端品牌星巴克臻选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眼下,它正在以每天超过一家门店的数量在中国扩张,平均每年创造近1万个就业机会,上海市星巴克的门店数量...2019-09-18 09:29:28
-
故宫文创15亿营收背后年初,近600岁的“网红”故宫博物院又借着文创周边的“东风”火了一把。2月17日,故宫博物院发布公告称,将于今年正月十五与正月十六举办“紫禁城上元之夜”活动,观众可免费预约参加。消息一出,引发大量观众预约故宫门票,甚至导致故宫票务系统瘫痪。 在同日进行的亚布力中国企业家论坛第十九届年会上,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表示,故宫博物院的文创产品收入在2017年就已达15亿元。 一、前年营业额已达15...2019-09-05 08:34:55
-
品牌是如何让你“上瘾”的?新经济的估值不再是现金流驱动,而是用户驱动,具有很强的网络效应。要提高企业的盈利能力,就要在提高用户价值方面有所突破,锁定用户的终身价值。 一、为什么精益创业成了更多人的选择? 在精益创业之前,创业的主流范式是科学创业范式,它的典型步骤是“产品概念→产品开发→内部/公开测试→投放市场”。我们有90%以上的新产品是按照这个范式展开的。 作为一种线性的管理方式,科学创业范式通过现有的信息去预测用...2019-09-05 08:32:46
-
传统餐饮转型更要寻新路一、跑步前进推纾困 造血功能需重视 据媒体报道,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A股上市公司股权质押的风险正在逐步化解。据不完全统计,进入11月份以来,江苏省内共有46家A股上市公司发布解除股权质押相关公告。据了解,为化解民营企业股权质押等风险,支持民营企业发展,江苏省多地在酝酿出台纾困基金等政策,给予企业帮助和支持。11月26日,南京市委、南京市人民政府率先出台《关于支持民营经济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2019-08-21 08:46:33
-
2018年全球大型连锁餐饮企业财报汇总星巴克(Starbucks Co.)表示,尽管美国门店客流下滑,但得益于价格上调,第三财季美国本土市场销售额实现增长。星巴克4~6月财报显示,净利润同比增长23%,达到8.52亿美元。受顾客平均购买单价上升3%等因素推动,全球现有门店销售额增加1%。销售额增长12%,达到63.1亿美元。中国现有门店的销售额同比下降2%。麦当劳(McDonald's)公告二季度净利润升至15亿美元,上一年同...2019-08-21 08:45:14
-
深读世界咖啡之王崛起32年(二)1、1987年~1991年:初创成长期星巴克的发展壮大是建立在美国已经相对成熟的咖啡消费文化之上,更多的是消费品质升级带来的增长势能,而非咖啡消费市场的增长。当时的美国,咖啡文化成熟及市场规模也已经相当庞大。但是地域性明显、品质多为中低端。早在19世纪后期,咖啡已经成为美国重要的进口商品,当时美国咖啡消费量虽大,却重量不重质,被讥为“牛仔咖啡”。1966年,荷兰裔美国人皮特在加州伯克利开了一家毕兹...2019-08-14 09:29:25
-
深读世界咖啡之王崛起32年(一)从星巴克正式杀入现磨咖啡市场的1987年开始,星巴克从一个不到10家的小店经过32年成长为全球拥有超三万家门店,千亿市值的全球咖啡巨头。星巴克的发展壮大是建立在美国已经相对成熟的咖啡消费文化之上,更多的是消费品质升级带来的增长势能,而非咖啡消费市场的增长。最近几年,中国新零售和咖啡市场风起云涌,一时间饮品行业风头无两,瑞幸咖啡、连咖啡、喜茶、乐乐茶、奈雪等争相喊着要成为“中国的星巴克”。今天,消费...2019-08-14 09:25:10
-
从美日经验看中国未来的消费路径变迁(三)三、国际消费变迁对中国的参考意义(一)中国经济发展周期与日本1975-1980年代相似1、相同背景(1)中国人均GDP和GDP增速处于日本1975-1980年的水平,属于经济的换挡期;(2)中国消费率在2010年见底后近几年有所回升,而日本消费率在1970年见底后开始回升;(3)此时日本正往电子、汽车、机械设备及零件等产业转移,而中国则是在往高端制造、人工智能、新能源等方向转移;(4)1971年美...2019-08-06 09:24:46
-
从美日经验看中国未来的消费路径变迁(二)二、消费结构变迁国际比较(一)日本的消费结构变迁过程1、从1950年至今,日本共经历四个发展阶段1955-1975年为高速增长期,受益于“国民收入倍增计划”,GDP平均增速高达16.6%;1974-1990为换挡期,受“尼克松冲击”、“石油危机”等影响,平均增速 8.44%;1990年泡沫经济破灭后,日本陷入“失去的二十年”,GDP 平均增速仅为0.53%,经济增长几乎停滞;2010年起日本经济恢...2019-08-06 09:21:03